科普谷

2020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2020傳統文化超簡單手抄報

導讀:中國傳統文化淵源流長,不管到什麼時候,我們都要保留和繼承我們的文化傳統。那麼,什麼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有哪些呢?想畫一幅2020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又該如何繪製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020傳統文化超簡單手抄報,快點來看看吧。

2020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2020傳統文化超簡單手抄報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1

2020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2020傳統文化超簡單手抄報 第2張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2

2020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2020傳統文化超簡單手抄報 第3張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3

2020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2020傳統文化超簡單手抄報 第4張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4

2020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2020傳統文化超簡單手抄報 第5張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5

什麼是傳統文化

所謂傳統文化,就是過往人羣生活的規範和準則及理想與祈願,以遺傳、教育及影響、模仿爲基本方式,通過一代人、一代人的傳遞,所新形成的人羣規範與準則。

清明祭 祖,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賞月,重陽節登高,大年三十守夜,年廿八大掃除,拜年,元宵節吃湯圓,等等。

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曆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2020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2020傳統文化超簡單手抄報 第6張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6

中國傳統文化:京劇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佈地以北京爲中心,遍及全國各地。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在文學、表演、音樂、舞臺美術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套規範化的藝術表現形式。京劇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以二簧、西皮爲主要聲腔。京劇伴奏分文場和武場兩大類,文場以胡琴爲主奏樂器,武場以鼓板爲主。京劇的角色分爲生、旦、淨、醜、雜、武、流等行當,後三行已不再立專行。各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唸做打的技藝各具特色。京劇以歷史故事爲主要演出內容,傳統劇目約有一千三百多個,常演的在三四百個以上。

2020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2020傳統文化超簡單手抄報 第7張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7

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爲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爲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京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符號。

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

茶文化意爲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起源地爲中國。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漢族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薰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蜀山的俠君茶、臺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

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喜愛品茶,各國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國茶文化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2020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2020傳統文化超簡單手抄報 第8張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8

 傳統文化節日:春節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的第一個傳統佳節。過去,春節被稱爲“新年”,因爲按照中國歷史上一直沿用的農曆,這天是正月初一,爲新一年的開頭。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着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採用公曆紀年,農曆新年便改稱“春節”(大約在公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間)。春節時,家家貼春聯、貼年畫、裝飾居室。春節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全家人歡聚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許多人通宵不眠,稱“守歲”。次日,大家便開始到親朋好友家裏“拜年”,相互問候,祝願在新的一年裏萬事如意。春節期間,傳統的文娛活動以獅子舞、龍燈舞、劃旱船、踩高蹺最爲普遍。

2020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2020傳統文化超簡單手抄報 第9張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9

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本名“端午”。《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風土記》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認爲,它是爲紀念中國古代詩人屈原而產生的。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又無力挽救楚國的滅亡,當秦國滅楚後,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羅江自沉;江邊羣衆得知,便紛紛駕舟打撈屈原屍體。爲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人把這天定爲端午節。每逢此節,民間有帶香袋、吃糉子、賽龍舟習俗。香袋錶示屈原的品德節操如馨諡藝,萬古流芳:糉子原是防止魚把屈原的屍體吃了,後成爲節日食品,劃龍船則表示去營救屈原。

2020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2020傳統文化超簡單手抄報 第10張

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10

 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爲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節最早源於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魏、晉、唐、宋以來,逐漸演變成賞月的風俗。“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據傳這個中華民族重要節日的形成與“唐明皇夢遊月宮”的故事有關。在古代,每逢中秋人們就用精製的糕餅祭奉月神;祭奉之後,全家人分吃,表示閤家團圓歡聚。這種風俗,一直流傳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