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新聞

“海葵”進入東海後路徑預報不確定性加大

中國 8月2日,颱風“蘇拉”、“達維”攜手登陸我國東部沿海,一天後,今年第11號強熱帶風暴“海葵”又在日本沖繩縣東偏南方約13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麪上生成。如今,“蘇拉”、“達維”餘波未平,“海葵”又將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逐漸影響東海大部海域。

那麼,颱風的路徑究竟是如何預報出來的?中央氣象臺颱風專家高拴柱表示,目前來看,“海葵”主要受副熱帶高壓系統影響,而影響其運動路徑的主要是高壓系統南側的東風,由此可以判斷,海葵將向西移動。

但颱風的運動路徑並非一成不變,預報也可能隨時發生轉變。“如果颱風運動的路徑發生改變,那一定是影響它的天氣系統在發生改變。”高拴柱告訴記者,以“海葵”爲例,目前影響其運動的副熱帶高壓本身也存在減弱分裂的可能,一旦副熱帶高壓減弱,對“海葵”的影響也將變小,它的移動速度和方向可能因此發生變化,甚至會出現熱帶風暴“打轉”的可能,而所謂“打轉”,就是熱帶風暴的移動速度變慢和方向不確定的一種結果。

對同一個熱帶風暴,不同的數值預報模式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高拴柱介紹,所謂數值預報模式,是指人們將認識氣象的理論變成一種數學模型,通過計算機編成程序,建立數值預報模式,之後將溫度、氣壓等等觀測值放到模型裏,通過大型計算機作數值計算,預測未來一定時段的大氣運動狀態和天氣現象。目前,美國、日本、中國、歐洲等均有自己的數值預報模式,預報員將多家數值預報模式做出的高空、地面形勢預報產品和最新的衛星、雷達圖像等,進行綜合分析判斷,並結合自身長期的實踐經驗與其他預報員的意見,作出未來臺風運動方向和強度。

而在運用這些模式進行臺風預報的過程中,也同樣存在很多複雜的變量。高拴柱表示,在氣象觀測階段,目前主要依賴於衛星、雷達及地面自動氣象觀測站爲基礎,試圖對臺風進行全方位的實時監測,但這些監測傳回的數據是有侷限的,有時也會必然存在誤差。同時,人們對氣象物理規律的認識也是有限的,每個人碰到實際情況所總結出來的氣象學模型也可能發生偏差,這些都可能影響最後的總體預報結果。比如各國的數值預報模式對“海葵”路徑的預報也不一致,中國的數值預報模式預測“海葵”將在東海東部‘打轉’,而歐洲、日本及美國的數值預報模式則預測“海葵”將在我國浙江登陸,其中歐洲預報的登陸地點偏南,而日本預報的地點則偏北。最後,預報員結合實時觀測資料與預報經驗做出“海葵”將向西北方向移動的綜合預報結論。

目前,“海葵”正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而其未來路徑究竟如何,高拴柱表示還要實時監測副熱帶高壓系統的變化。

“海葵”進入東海後路徑預報不確定性加大
掃碼關注公衆號

“海葵”進入東海後路徑預報不確定性加大 第2張
掃碼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