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有哪些習俗

資訊3.24W

導讀:七夕節到了,年輕人都在想着怎麼去約會,怎麼去度過這一年的七夕情人節,老一輩想的卻是怎麼忙活七夕節的習俗活動。是的,七夕節是我國傳統民俗節日,自然是有傳統習俗的,那麼夕節有哪些習俗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對七夕節的習俗介紹,快點來看看吧。

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有哪些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有哪些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有哪些習俗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爲針。”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爲符應。”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

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有哪些習俗 第2張

投針驗巧

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爲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樑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

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爲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爲糖漿,然後和入麪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爲長方塊,最後折爲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爲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裏,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爲喜歡的節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