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清明前一個節日是什麼節 清明節之前有什麼節日

資訊8.94K

導讀:清明節就要到了,大家都在準備清明要掃墓祭祖的東西,我們可以提前掃墓,但是絕對不能延後,也是清明節的習俗傳統。那麼,清明前一個節日是什麼節?清明節之前有什麼節日呢?想知道就來瞧瞧萬年曆小編的介紹吧。

清明前一個節日是什麼節 清明節之前有什麼節日

清明節

在清明節前的重要祭祀節氣是寒食節,寒食節和清明節一樣,不僅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都是祭祀節日。衆所周知,清明節不僅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是二十四節氣的自然節點,鬥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度)時便是清明節氣,於每年的公曆的4月5日前後。而寒食節的時間則是根據冬至的時間來決定,在冬至後的105天便是寒食節,一般在清明節前的一二日。和其他的節日不同,寒食節是我國唯一一個以飲食來命名的傳統節日。

儘管寒食節和清明節一樣,都是祭祀節日,但是寒食節的起源,卻是爲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是晉國的大臣,在春秋時期晉國的公子重耳爲了躲避禍亂長期流亡在其他國家,在這期間介子推一直不離不棄伴隨在重耳左右,甚至還將自己大腿的肉割下來給重耳吃。中耳勵精圖治,成爲了一代名君“晉文公”。但是此時的介子推並沒有向晉文公討要功名,而是帶上自己的老母親歸隱於綿山中,晉文公爲了逼迫介子推和自己相見,便下令放火燒山,但沒曾想介子推卻堅決不下山,最後和自己的母親一起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晉文公爲了紀念忠臣介子推,便將介子推去世的這一天定爲“禁火節”,意思是在這一天舉國上下都不能燒火,人們只能提前準備好足夠的食物,在這一天以吃冷食來度日,後來人們便將這一天改爲“寒食節”。

清明前一個節日是什麼節 清明節之前有什麼節日 第2張

寒食節

從春秋時期時期到現在,寒食節已經有2600多年的歷史,由於各國的歷史不同,寒食節的時間也不同,先後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日、五日、七日的說法,直到後來才變成現在的一天。寒食節的飲食也主要以冷食爲主,比如在寒食節期間人們要吃寒食粥、寒食麪、寒食漿等等。清明節吃寒食,既是後人對介子推的懷念,還代表着對忠誠、廉潔等行爲的讚許。

寒食節最初的目的是爲了紀念忠臣介子推,習俗爲禁菸吃寒食爲主,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寒食節從禁菸寒食逐步演變爲拜掃祭祖爲主,再加上和清明節的時間和習俗大致相同,所以現在很多人會將寒食節和清明節合二爲一。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有很少人知道在清明節前還有一個寒食節。一些老人則會將寒食節和清明節統稱爲“清明寒食”。

 各地寒食節都吃什麼

晉中一帶還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麪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爲“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

清明前一個節日是什麼節 清明節之前有什麼節日 第3張

雞蛋

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

舊定海上墳時供品有一個特色,許多菜餚系涼菜與涼拌菜,還有清明特色點心——青餅、條子糕皆可冷食,祭禮畢,要給圍觀上墳的小孩分“麻餈錢”(麻餈即青餅也,其形狀有圓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墳後,回家還要做“清明羹飯”。

臺灣民衆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爲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過去的臺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羣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