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惠生活 > 生活

孔子在論語裏講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論語的第一句是什麼

生活8.26K

孔子在論語裏講的第一句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學習了並時常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孔子在論語裏講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論語的第一句是什麼

重點字詞解釋

子:先生,指孔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學:孔子在這裏所講的“學”,主要是指他自己的學說

時習:時常地去複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爲“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爲“時常”。人教版教材中也將“時習”解釋爲“時常地複習”。“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時,按時。

說:通假字,音yuè,實意“悅”的古體字,愉快。

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區別的:同門(師)爲朋,同志爲友。這裏指志同道合的人。

樂:音lè,古音luò。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人不知:知,是瞭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慍:生氣,發怒。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曰:說,說道。

而:順接連詞,表示被連接的兩個部分意思是順着下來的。

之:代詞,指學到的知識。

不:不是。

乎:語助詞,相當於“嗎”。“不亦……乎”,即“不是……嗎”,反問句式。

自:從。

知:瞭解。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處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孔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有子曰: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