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惠生活 > 生活

丹霞地貌的成因 丹霞地貌的形成的階段

生活1.09W

  丹霞地貌的成因: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峯林狀的地形。丹霞地貌是在中國命名並發展起來的一種地貌類型,在中國分佈比較廣泛,在熱帶、亞熱帶溼潤區,溫帶溼潤—半溼潤區、半乾旱-乾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區都有分佈。

丹霞地貌的成因 丹霞地貌的形成的階段

丹霞地貌的形成的階段

  第一階段: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皺,並使紅色盆地擡升,形成外流區。

  第二階段:流水向盆地中部低窪處彙集,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爲巷谷。

  第三階段:崩積物在流水等外力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堆,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下部基岩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

  第四階段:山崖表面的岩石崩塌後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了石峯、石牆等地貌。再加上流水等外力的侵蝕,就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的成因 丹霞地貌的形成的階段 第2張

丹霞地貌的景觀價值

  中國的丹霞地貌被定義爲“以赤壁丹崖爲特徵的紅色陸相碎屑岩地貌”,即丹霞地貌以紅色陡崖坡爲特色。這種陡崖坡的任意組合就構成了不同的丹霞地貌單體形態,如樑狀、堡狀、牆狀、柱狀、錐狀等,更有複雜多變次級地貌形態和羣體地貌形態。加上紅層不同的巖性和外動力環境,更使得丹霞地貌形態各異,富有特色,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此外,紅色的山塊往往與盆地的河流組合,形成丹山碧水景觀,紅色的山石與植被的組合,形成綠樹丹崖景觀等等,使得丹霞地貌景觀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