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節日慶典 > 萬年曆

2018元宵節手抄報 2018正月十五手抄報資料大全

萬年曆6.13K

導語:2018年的3月2號,農曆正月十五我期盼的十五鬧元宵吃湯圓就要開始了。今天我們的目標就是圍繞着這一主題設計一份精美絕倫的2018元宵節手抄報,當然我們現在要準備的就是2018正月十五手抄報資料大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現在就開始2018年元宵節手抄報的準備活動吧!

2018元宵節手抄報 2018正月十五手抄報資料大全

2018元宵節手抄報 2018正月十五手抄報資料大全

2018元宵節手抄報 2018正月十五手抄報資料大全

元宵節的來歷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衆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爲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又說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衆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羣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元宵節燈謎

元宵節燈謎

左手五個,左手五個。拿去十個,還剩十個(打一日常用品)——手套

四角方方,常隨常往。傷風咳嗽,數它最忙(打一日常用品)——手帕

半個西瓜樣,口朝上面擱。上頭不怕水,下頭不怕火(打一日常用品)——鍋

中間是火山,四邊是大海。海里寶貝多,快快撈上來(打一日常用品)——火鍋

紅娘子,上高樓,心裏疼,眼淚流(打一日常用品名)——蠟燭

猛將百餘人,無事不出城。出城就放火,引火自燒身(打一日常用品)——火柴

一隻八寶袋,樣樣都能裝。能裝棉和紗,能裝鐵和鋼(打一日常用品)—— 針線包

遠看兩個零,近看兩個零。有人用了行不得,有人不用不得行(打一日常用品)——眼鏡

有面無口,有腳無手。聽人講話,陪人吃酒(打一日常用品)——桌子

帶着平頂帽,身穿圓筒襖,雖然一隻眼,暗中逞英豪(打一日常用品)——手電筒

前面來只船,舵手在上邊,來時下小雨,走後路已幹(打一日常用品)——熨斗

小小東西,放在腋底。有病沒病,看它肚皮(打一日常用品)——溫度計

一隻雀,飛上桌,捏尾巴,跳下河(打日常用品)——湯匙

鼻子朝天,嘴巴朝地。敲它一錘,驚天動地(打一日常用品)——大鐘

金鉤吊銀圈,姐妹隔座山。若要來相會,需到天色晚(打一日常用品)——耳環

生在山崖,落在人家,涼水澆背,千刀萬剮(打一日用品)——磨刀石

元宵節故事

元宵節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爲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

袁世凱與元宵

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元宵節英文簡介

元宵節

The holiday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2000 years ago, an Emperor of Han Dynasty ruled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as a festival, called “Yuan Xia Jie”. In the period of Wu Emperor of Han Dynasty, a grand ceremony for the Taiyi-God (who is a god to dominate the universe in China) started to be held on the day, which made the influence of the festival far-reaching. Then, in Eastern Han Dynasty, Ming Emperor of the dynasty loved to promote Buddhism, and he heard that Buddhists had a special tradition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to pay homage to Buddhist relics and light lanterns for Buddha respecting. Therefore, he ordered to make all the lamps of palaces and temples on through the night, and his people must light lamps on the night. As a result, the custom came to spread to the whole country; lantern lighting became to be the tradition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在中國,元宵節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兩漢時期,皇帝就下令,將每年第一個月圓日——正月十五,定名爲“元宵節”。漢武帝時,盛大的“太一神”祭奠活動也被定在了正月十五,從而使“元宵節”的影響更加深遠。在東漢,漢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逐漸在民間流傳,燃燈也便成爲元宵節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