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節日慶典 > 萬年曆

2019豬年手抄新年報 2019豬年手抄報內容簡單

萬年曆2.68W

導語:製作手抄報很多學生都喜歡簡單的風格,不是華麗不好而是不容易抄也不好做,因此2019豬年手抄新年報我們都要走簡約的路線,爲此我們推出了2019豬年手抄報內容簡單風格,希望你能早點完成自己的2019春節手抄報吧!

2019豬年手抄新年報 2019豬年手抄報內容簡單

2019豬年手抄新年報 2019豬年手抄報內容簡單

2019豬年手抄新年報 2019豬年手抄報內容簡單

春節的由來

春節,古稱“元旦”、“正旦”、“正日”、“元日”、“上日”、“歲首”、“新正”、“新年”、“三元”、“三朔”。“春節”出現這麼多別稱,是因爲更朝換代和曆法的計算方法不同而致。

“春節”二字,是辛亥革命以後湖北軍政府爲了採用國際公曆紀元,於1911年12月31日發佈《內務部關於中華民國改用陽曆的通諭》之後,民間對傳統農曆年節改的稱謂,久而約定成俗。若按照這個時間推算,將中國傳統年節稱爲“春節”的歷史,只有九十餘年。我們探討中國春節的由來,不是研究由中華民國改元而出現的“春節”稱謂,而是釋析在神州大地傳衍五千餘年傳統年節的由來。

2019豬年手抄新年報 2019豬年手抄報內容簡單 第2張

2019豬年手抄新年報 2019豬年手抄報內容簡單

什麼是年

春節與年的關係密不可分,要談春節的由來,就必然要談到“年”的產生。“年”是一個時間概念,這一時間概念是伴隨着農耕社會的誕生而形成的。由於農業勞作對季候的特殊要求,進入農耕社會的先民們不斷地探索,觀察時間的轉移變化、季節的更替,逐步掌握了一年  四季周而復始的自然規律,才形成了“年”的概念。由於“年”這一時間概念的產生,才奠定了“春節”形成的基礎。從各類歷史典籍、出土文獻以及目前的考古發掘文物來看,我國早在夏商時代已經步入了農耕文明,那時的華夏族先民們已經逐漸掌握了“年、月、日”等時間概念。《爾雅·釋天》說:“載,歲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可見,“年”的概念形成由來已久,古代先民表達年這一概念的字分M爲“載”、“歲”、“祀”和“年”。

2019豬年手抄新年報 2019豬年手抄報內容簡單 第3張

2019豬年手抄新年報 2019豬年手抄報內容簡單

過年吃年糕

蒸年糕,年糕因爲諧音“年高”,再加上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人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及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爲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蘸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用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蘸上蛋清油炸。

2019豬年手抄新年報 2019豬年手抄報內容簡單 第4張

2019豬年手抄新年報 2019豬年手抄報內容簡單

過年吃餃子

餃子作爲一種麪食,是中原及北方的一種典型的民俗食品。與麪條、包子、饅頭、麪餅比較,其加工工藝較爲複雜,因此日常生活中也不常吃,一般只在重要節日中作爲標誌性食品才吃。改革開放後,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質文化交流的加快,生活習俗的交融,南方也有了節慶日吃餃子的習慣。餃子作爲一種麪皮包餡食品,形如半月或元寶,在中國起源較早,它也可能是從麪食中分化出來的節日食品。餃子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有着特殊的人文含意,隨着時代的不同其稱謂和意義也不同。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南北朝時期北齊的作者顏子推著書曰:“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偃月就是現有的餃子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