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熱點

支付寶變“陌陌” “名揚在外”卻突然道歉?

熱點2.3W

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大家爲支付寶的圈子吵得不可開交。11月29日下午開始,疑似日記功能下線,部分圈子被凍結。

支付寶變“陌陌” “名揚在外”卻突然道歉?

沒過多久,馬雲彭蕾發佈了內部信予以迴應, 就支付寶就“校園日記”事件道歉!

據騰訊科技訊,11月29日,據網友反饋,支付寶生活圈的“校園日記”和“白領日記”無法在支付寶首頁搜索到,不過,很多已經加入這兩個圈子的網友仍然可以看到更新。

此外,此前一個名爲“北京女人”的生活圈已被改名爲“北京城市生活”,但改名後不久,該生活圈就顯示“已被凍結,暫停訪問”,用戶除了返回,唯一可以操作的就是退出該生活圈。

騰訊科技就此向支付寶方面求證,截至發稿,對方並未對此作出迴應。

支付寶此前還在APP首頁重點推薦了生活圈功能,邀請用戶加入生活圈,目前首頁已經替換爲上一版本的界面。

最新消息: 支付寶就“校園日記”事件道歉

針對近期支付寶“校園日記”等圈子引發的爭議,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的董事長彭蕾29日發佈了內部信予以迴應。

遠在美國出差的彭蕾,召集了22位螞蟻管理團隊成員深刻反思,並在內網發帖:自己做錯的事,永遠不要怪別人!

彭蕾也在信中感謝公司內外從理性角度分析幫忙出主意的人,“感恩所有刺耳戳心的聲音。愛之深責之切。”

同時,彭蕾在內網的迴應中要求支付寶團隊必須努力不斷完善自己,並強調:

1、所有打擦邊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

2、惡意發佈突破底線圖片的用戶永久封號並永久不能註冊。

3、團隊內部討論整頓。想清楚並寫下來,我們要什麼不要什麼,嚴格執行。

4、請大家繼續鞭笞。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隨後也在內網中發聲:“阿里巴巴珍貴的是改正錯誤的勇氣。支付寶,繼續努力。阿里人,學習反思和自查。”

以下是彭蕾內部信全文:

錯了就是錯了

過去的這兩天,是我到支付寶七年以來,最難過的時刻。

我們經歷過許多困難的時刻,但從沒有任何一件事,如這次一樣如此深的刺痛我。

在此我向所有熱愛阿里,熱愛支付寶,一直堅信並踐行阿里價值觀的同事道歉!向所有信任且陪伴支付寶的用戶、合作伙伴道歉!

有心也好,無意也罷,校園日記事件傷害了大家的感情,也會令一直熱愛並堅信阿里文化的同事產生懷疑。我們要向數億用戶傳遞什麼信號?!我們到底要什麼?!我們終究去哪裏?!在所謂的用戶活躍度面前可以不擇手段無節操?!

是的,我們有很多理由。作爲日活超過一億的應用,我們必須努力不斷完善自己,必須努力轉型才能跟上形勢。

但從最初“你敢付我敢賠”的支付寶,立誓讓“天下無賊”的支付寶,告誡自己也告訴用戶“知託付”的支付寶,我們一直如同看護自己生命一般看護的支付寶,今天被冠以各種污名。何忍卒睹??!!

是的,我們可以說,那麼多圈子,爲什麼獨獨這事被不依不饒無限放大?背後定有所謂“幕後推手”。果真如此??

我們在選擇做這事的時候,在確定運營規則的時候,在對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做判斷的時候,難道不曾迷失方向?難道不曾存有哪怕一絲絲的僥倖心理?打打擦邊球無傷大雅?誰誰誰當初也如何如何?

卻獨獨忘了,我們是“知託付”的支付寶,是承載了數億用戶信任的支付寶,在普惠金融使命下,有那麼多更具價值更有意義的事需要去實現的支付寶。

支付寶是否需要轉型,這已是一個不需要再回答的問題。圈子是不是個好產品,當然他是。

支付寶的實名用戶,風控體系,大數據能力,以及我們引以爲傲無比珍惜的信用體系,可以令更多美好且正能量的事情發生。那麼多同一興趣的人,有許多共同語言和愛好可以在透明可信的環境裏彼此分享取經求助,實現“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的美好體驗。是的,我們也有許多這樣的圈子,理財,寵物,健身,育兒。。

但爲何,我們也同時選擇了這樣一種類型的圈子?它到底創造了什麼了不得的用戶價值和美好體驗?!人跟人之間真需要以這樣的方式“赤裸相見”??!!類似這樣的問題,我們需要無時不刻拷問自己,任何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都只是自掘墳墓。

感謝公司內外從理性角度分析幫忙出主意的人。

更感恩所有刺耳戳心的聲音。愛之深責之切。不經歷這樣的刺痛,不經歷苦心經營的品牌也許不慎毀於一旦的痛苦,我們還渾然不知,自以爲是地在錯誤的道路越跑越遠。

1、所有打擦邊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

2、惡意發佈突破底線圖片的用戶永久封號並永久不能註冊。

3、團隊內部討論整頓。想清楚並寫下來,我們要什麼不要什麼,嚴格執行。

4、請大家繼續鞭笞。

支付寶,知託付。

彭蕾 2016.11.28 美國出差途中

支付寶道歉了,但它真的知道錯在哪裏麼?

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的董事長彭蕾29日迴應稱,自己做錯的事,永遠不要怪別人!

看來,公司內部一度有“怪別人”的聲音在迴避問題。即便支付寶道歉了,但它真的知道自己錯在哪裏麼?

支付寶的“圈子”還沒有正式發佈就已經“火”了,有“美名”,也有“罵名”,但支付寶的“圈子”已揚名在外。“生活在海外”“校園日記”等圈子的一些大尺度照片的流出,已經讓一些圈子出了名,用戶迅速超百萬,瀏覽更是數千萬人次。

記者瞭解到,各個“圈子”並非支付寶在運營,而是攜手理財機構、健身機構、母嬰商戶、寵物店等合作伙伴推出。目前上線的健身、遊戲、理財、母嬰、寵物、數碼、讀書、公益等圈子,背後的運營者基本是合作機構,支付寶只提供一些基礎支持。

事件從週末開始發酵,支付寶卻只是表示,一旦發現不良信息,他們有能力在第一時間識別,並會採取措施進行分類處理。但個別圈子流出的大尺度照片,卻正反映出運營者和支付寶的監管不力。

彭蕾在內部信中更是透露,事件發展初期,支付寶內部確實有“打擦邊球”的心態。彭蕾在信中寫道:“背後定有所謂‘幕後推手’。果真如此??我們在選擇做這事的時候,在確定運營規則的時候,在對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做判斷的時候,難道不曾迷失方向?難道不曾存有哪怕一絲絲的僥倖心理?打打擦邊球無傷大雅?誰誰誰當初也如何如何?”

支付寶高層曾多次表示,支付寶正在由支付工具轉型爲開放平臺,但轉型並非一帆風順。支付寶聲稱,推出“圈子”的初衷是幫助用戶建立同好關係,搭建商家與用戶互動、培養粉絲的新載體。也就是說,支付寶看重的是如何給商家和合作夥伴帶來價值,卻不自覺地忽視了終端用戶的感受。

彭蕾也坦言,不少人已經忘了“知託付”的支付寶,是承載了數億用戶信任的支付寶,在普惠金融使命下,有那麼多更具價值更有意義的事需要去實現的支付寶。

而讓支付寶貿然出手的原因,恐怕是巨大的競爭壓力。

自從微信半路殺出,用紅包將微信支付推向公衆,支付寶從未如此清晰地意識到社交對於客戶粘性影響這麼大,對支付乃至互聯網金融發展如此重要。

目前,微信的月活躍用戶已超8億,粗略估計月活躍微信支付賬戶已超6億。而支付寶辛辛苦苦打拼了十餘年,目前對外公佈的實名用戶才4.5億。雖然說目前支付寶交易的數額仍大於微信,但微信用戶的增速已經讓支付寶無法保持淡定。

社交,是微信的利劍,卻也是支付寶的短板。

其實,阿里系不止一次嘗試在社交領域有所突破。早期針對商品買賣推出的阿里旺旺,一直侷限在網購場景。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即時通訊軟件“來往”,想與微信相抗衡,但鎩羽而歸。2015年阿里發佈“釘釘”,主打辦公社交軟件。最後,螞蟻金服把“寶”壓在了已經擁有廣泛客羣的支付寶身上。從新增朋友和口碑,到首頁新增生活圈,再到利用芝麻信用開啓“圈子”……支付寶的每一次改造都緊盯社交,但用戶對此褒貶不一。

用戶王先生表示,“可以感受到支付寶想複製微信的成功經驗,但很多做法同質化。如果功能一樣,已經有了微信何必再用支付寶進行社交?”這道出不少用戶的心聲。

支付寶一次次地改版,並非要從支付機構轉型爲社交媒體,但加入一些社交“基因”是必不可少的。這次支付寶再試一把,把商家、平臺、粉絲“圈”在一起,讓“共同愛好”成爲粘合劑,不僅將用戶“粘”給商家,也“粘”在支付寶上。不過,這非支付寶獨創,騰訊的興趣部落、百度的貼吧,也是類似以同好興趣爲紐帶的社羣交流平臺。

社交不僅增加商業合作、客戶粘性,還意味着海量數據,這也是芝麻信用參與其中的原因。750芝麻分才能評論美女靚照,這恐怕不應該是支付寶開啓信用社交的方式。

彭蕾爲代表的螞蟻金融高層還是堅持支付寶需要轉型,“圈子”是一個好產品。但在轉型的過程中,支付寶貌似沒有做好準備,沒有認真思考好前路。

這件事倒逼螞蟻金服高層整頓支付寶團隊,明確要什麼不要什麼。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隨後也在內網中發聲:阿里人,學習反思和自查。

支付寶表示,所有打擦邊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惡意發佈突破底線圖片的用戶將永久封號並永久不能註冊。 這個尚處於測試階段就命途多舛的“圈子”,到底能否成爲支付寶社交的新武器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支付寶以及螞蟻金服如果想在社交道路上開創一番天地,光靠靚照吸引眼球是不夠的,還是要創造出真正打動用戶的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