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厄爾尼諾年是什麼意思 厄爾尼諾現象的另一個名字是什麼

導語:2019年將是一個厄爾尼諾年,因爲專家預測,未來幾個月將會爆發厄爾尼諾現象,該現象會導致我國氣候偏暖。那麼,到底厄爾尼諾年是什麼意思?其實,厄爾尼諾有別稱,我們一起來看看厄爾尼諾現象的另一個名字是什麼吧。

 厄爾尼諾年是什麼意思 厄爾尼諾現象的另一個名字是什麼

厄爾尼諾年是什麼意思 厄爾尼諾現象的另一個名字是什麼

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使地球出現大面積乾旱,這就是“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一詞來源於西班牙語,原意爲“聖嬰”。

19世紀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爾和祕魯等西班牙語系的國家,漁民們發現,每隔幾年,從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會出現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層海水溫度明顯

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東岸本來盛行的是祕魯寒流,隨着寒流移動的魚羣使祕魯漁場成爲世界四大漁場之一,但這股暖流一出現,性喜冷水的魚類就會大量死亡,使漁民們遭受滅頂之災。由於這種現象最嚴重時往往在聖誕節前後,於是遭受天災而又無可奈何的漁民將其稱爲上帝之子——聖嬰。

其出現頻率並不規則,但平均約每4年發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現象持續期少於五個月,會稱爲厄爾尼諾情況(condition);如果持續期是五個月或以上,便會稱爲厄爾尼諾事件(episode)。

厄爾尼諾年是什麼意思 厄爾尼諾現象的另一個名字是什麼 第2張

厄爾尼諾發生的前兆

風向變化和海溫變化:預示厄爾尼諾的現象之一是赤道太平洋信風逆轉,一般來講赤道太平洋信風應該是從東吹向西,使太平洋表面暖水向西部集聚,而東部深層的冷水上升到表面。但厄爾尼諾發生時頻現強烈的西風取代了東風,太平洋表面暖水發生反向的變化,使太平洋東部表面海水變暖。拉尼娜現象發生時情況正好相反。

氣壓變化:氣壓變化與氣溫變化和海溫變化相關,在厄爾尼諾發生時,印度洋、印尼與澳洲氣壓由於海溫下降而上升;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東面的海面由於海溫的上升而氣壓下降,形成東西太平洋氣壓的“蹺蹺板效應”。

海平面高度變化和環太平洋地震火山活動:由於風力的推動作用,厄爾尼諾和厄爾尼諾的轉換使東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20~40釐米,破壞了地殼的重力均衡,導致海洋地殼反向均衡升降7~13釐米,激發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的地震火山活動。

旱澇反常:由於氣壓變化、風向變化和海溫變化,太平洋東部附近的暖空氣上升,令當地乾旱地區發生洪澇;太平洋西部冷空氣下降,令當地溼潤多雨的地方乾旱。1997年至1998年的ENSO現象,太平洋東部至中部水面溫度比正常高出約3至4℃,美洲地區有持續暴雨,東南亞地區則持續乾旱併發生大規模的森林大火。

南極半島海冰異常減少:南極半島的海冰控制了德雷克海峽的海洋通道,當海冰增多時,通道堵塞導致一部分冷水北上,加強了祕魯寒流,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不有利於厄爾尼諾形成;當海冰減少時,拓寬的通道增大流量,減弱了祕魯寒流,使東太平洋海水變暖,有利於厄爾尼諾的形成。

多次日食發生在兩極:根據1948年以來的統計資料,多次日食發生在兩極可激發厄爾尼諾的發生。

厄爾尼諾年是什麼意思 厄爾尼諾現象的另一個名字是什麼 第3張

 厄爾尼諾引發的歷史災害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厄爾尼諾現象,是幾個世紀來最嚴重的一次,太平洋東部至中部水面溫度比正常高出約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喪生,經濟損失近百億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厄爾尼諾現象,使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錶面水溫比常年平均溫度偏高2℃左右;同時,熱帶地區的大氣環流也相應地出現異常,熱帶及其他地區的天氣出現異常變化;南美洲的祕魯北部、中部地區暴雨成災;哥倫比亞境內的亞馬孫河河水猛漲,造成河堤多次決口;巴西東北部少雨乾旱,西部地區炎熱;澳大利亞東部及沿海地區雨水明顯減少;中國華南地區、南亞至非洲北部大範圍地區均少雨乾旱。

1990年初又發生厄爾尼諾前兆現象。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溫度高於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溫度比往年高出0.5℃外,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的海域水面溫度也比往年高出將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層比往年淺10米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時上漲15~30釐米。

1997年至1998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太平洋東部至中部水面溫度比正常高出約3至4℃,令長江出現大水,華南地區有持續暴雨,東南亞地區發生大規模的森林大火。這次厄爾尼諾現象緊接1990~1994年發生,頻密程度罕見,但規模較小。中國西南五省的旱情也是由厄爾尼諾現象所引起的。

注:以上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