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土地鹽鹼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鹽鹼化的危害與防治措施

導語:土地鹽鹼化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這個問題一定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因爲它是有許多危害的。那麼,今天小編就跟朋友們來說說,土地鹽鹼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是什麼?土地鹽鹼化的危害與防治措施有哪些?接下去小編帶大家見識下吧,歡迎大家閱讀。

土地鹽鹼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鹽鹼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鹽鹼化的危害與防治措施

土地鹽鹼化

危害:

1、土地鹽鹼化會使土壤的理化性質變差,作物、林木和牧草的生存條件變壞。比如土壤鹽鹼化會抑制土壤的生草過程和土壤有機質的累積過程,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降低,從而影響到土壤的理化性質。

2、因爲鹽鹼土的溶液濃度高、滲透壓大,這樣會使作物吸收水份和吸收養分的能力降低,同時植物根系選擇性吸收營養離子能力也會相應的降低,這樣會影響作物的生長髮育。

3、土地鹽鹼化還會導致作物生長不良從而造成缺苗、減產、死亡。大部分的鹽鹼化土壤中礦質養分不均衡,而且缺乏微量元素,從而導致農作物營養缺乏。

治理措施:

(1)可以通過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肥、播種、輪作、間作等方面進行操作,加強農業管理,儘量合理化種植。

(2)可以改良水利,加強灌溉、排水、放淤等的管理。

(3)還可以種植耐鹽鹼的植物,或者種植牧草、綠肥、造林,儘量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

(4)採用化學改良的方法見效相對比較快,但不是長久之計。化學改良主要是採用施入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化學物質來進行改良。

土地鹽鹼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鹽鹼化的危害與防治措施 第2張

  土地

土地鹽鹼化形成的原因

1、自然因素

這種因素是不受人爲控制的,主要是有大自然所決定,當由於某些原因,地下水位升高,或者是雨水季節,水位較大時,土壤鹽漬化發生的概率就會加大,特別是靠近海邊的區域,相對會更加嚴重。其次,一些相對較封閉的地形,由於鹽分排不出去,也會加重。

2、人爲因素

該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灌溉導致的,比如常年的大水漫灌,下滲後,使地下水位上升,導致土壤鹽漬化,有人說,灌溉時的那點水,能有這麼大的後果?其實這是多年形成的,並不是說一兩年即出現土壤鹽漬化。其次用污水灌溉,在同等條件下,也會加快土壤鹽漬化,這些都是人爲所造成的,也就是說可以避免。

另外,常年過量使用農藥、化肥,也會從某種程度上加重土壤鹽漬化。最後,種植作物單一,土壤中養分失調,也有影響。

  土地圖片

土地鹽鹼化的影響因素

氣候因素

土壤鹽鹼化過程是易溶性鹽分在土壤表層逐步積累的過程,地表蒸發、入滲過程是鹽分在土體中遷移運動的重要驅動力,直接控制着鹽分在土體中分佈、存在狀態。氣候環境對土壤元素的遷移、聚集、轉化有重要的作用,是其路基土鹽漬化形成的影響因素之一。乾燥氣候是發生土壤鹽漬化的主要外界因子,乾燥度和地面蒸發與降水比值與土壤的鹽漬化關係十分密切。土壤凍結加劇了土壤鹽漬化進程。在地溫梯度影響下,土壤水從下向凍結鋒面移動,鹽分隨之向上遷移。當地溫梯度較大或地下水位較高時,水分和鹽分的遷移量隨之增大當土壤含鹽時,凍結深度相應減小,水鹽被擡升靠近地表,是潛在鹽演化的孕育期。

地形和地貌因素

地形和地貌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徑流。從山麓到迴流盆地,水鹽運動大致可分爲4種類型山地爲下滲一水平運動型緩斜低平地多爲上升、下滲一水平運動型窪地多屬下滲--上升交替垂直運動型窪地邊緣也可能出現逆向水平--上升型。地表水和地下水徑流途中,溶解了上壤和地層中鹽分,加之蒸發濃縮,溶解性總固體不斷增高。因此,土壤鹽漬化程度表現爲隨地形從高到低、從上游到下游逐漸加劇的趨勢。同樣在盆地內,由於微地形的差異,土壤鹽演化程度也會出現較大不同。相對高起的微地形上,由於同時存在縱橫方向的溼度差,水分由低處向高處運移,加之蒸發濃縮,積鹽多。同理,在農田中,也存在鹽分從溝地向埂地運移的現象。成土母土中的鹽分是土壤鹽漬化的源泉。

地下潛水位和水質因素

地表水和地下水徑流量及水質直接影響土壤含鹽量。

鹽生植物因素

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生長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諸如蘆草、冰草、花花秧、羅布麻、鹽抓抓、鹽瑣鎖、駱駝刺和紅柳等,大都具有根深根茂和特殊的杭鹽生理特性,稱之爲鹽生植物,含鹽量可達10%~45%,通過強大的根系從底層吸收水分和鹽分,並以殘落物的形式留存地面,植物殘核被分解而形成的鈣鹽和鈉鹽返回土壤中,對土壤的鹽演化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