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我國曆史上最強寒潮記錄 我國史上最冷寒潮是哪一年

導語:我國曆史上出現過幾次極寒的冬天,而一般造成這樣的天氣主要與拉尼娜現象有關。而今年又是拉尼娜現象的一年的,所以大家都在預測今年是不是最冷的一年。不管怎麼樣,現在下定論還太早,切勿輕信謠言。那麼,你知道我國史上最冷寒潮是哪一年嗎?一起來看看我國曆史上最強寒潮記錄。

我國曆史上最強寒潮記錄 我國史上最冷寒潮是哪一年

我國曆史上最強寒潮記錄 我國史上最冷寒潮是哪一年

史上最強寒潮

21世紀最冷的一年是2008年。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國發生的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中國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20個省(區、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

成因:

中國國家氣象部門的專家指出,這次大範圍的雨雪過程應歸因於與拉尼娜(反聖嬰)現象有關的大氣環流異常:環流自1月起長期經向分佈使冷空氣活動頻繁,同時副熱帶高壓偏強、南支槽活躍,源自南方的暖溼空氣與北方的冷空氣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交匯,形成強烈降水。大氣環流的穩定使雨雪天氣持續,最終釀成這次雪災。

氣象專家表示,華南地區持續低溫,與拉尼娜現象及異常大氣環流有密切相關。專家指,處於中高緯度的歐亞地區,高空出現了一個阻塞高氣壓並長期持續,極渦在西伯利亞停留不動,導致北方冷空氣連續不斷入侵中國。在冷空氣來襲的同時,來自印度洋與西太平洋的暖溼空氣又源源不斷向華南地區輸送,冷暖氣流在西南、江漢、華南、江南、江淮一帶交匯,導致罕見的長時間、兼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不過,專家強調,中國遭罕見冰雪災害天氣是多種因素造成,拉尼娜不是唯一禍因。

歷史上最冷情況:

我國曆史上最強寒潮記錄 我國史上最冷寒潮是哪一年 第2張

史上最冷

據查閱,歷史上,明朝小冰河時期指的是明朝末年以後、清代康熙年間以前,當時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河北,連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地都狂降暴雪

明末清初《閱世》、《庸閒齋筆記》,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災異志》等等文獻中都提到了這種奇特氣象。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的冬天非常寒冷,尤其是末期的1580到1644年最爲寒冷的,在一千年裏是最冷的,在一萬年裏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萬年裏也能排進6-7位,是相當寒冷的,可以說人類進入文明時期以來,這是最寒冷的時期。

崇禎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時期之中段,整個氣溫回暖是在明朝滅亡以後的清代康熙中葉左右。 一萬年以前,氣溫有一段驟然升高的時期,而且保持了相當平穩的狀態長達七千多年。這段時期的氣溫一直在我們經歷的二十世紀初期氣溫上下小幅波動,這樣的氣候給予了人類發展良好的條件。

從竺可幀寫的中國氣象史的資料中,可以知道中國歷史上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時期確實和四次小冰河期有密切關係,而不完全是吏治失敗引起的。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東漢末年、三國、西晉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未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當時氣溫劇降,造成北方乾旱,糧食大量減產,形成幾十年的社會劇烈動盪和戰亂,長期的饑荒是造成戰亂無限制擴大的根本原因。

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國人口銳減超過五分之四,明末最後一次人口只銳減一半是得益於美洲傳來的抗旱高產作物土豆、玉米和紅薯救的命。殷商末年和周初的人口變動缺乏史料記載。東漢末,漢族人口是六千萬,幾十年饑荒和大戰亂後到西晉一統時漢族人口僅剩七百七十萬。隨後又是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中國南北漢族人口僅存四百萬。當時人口銳減是相當驚人的。唐末漢族人口也是六千萬,至北宋初期只剩兩千萬。明末漢族人口一億二千萬,至清初社會安定時剩五千多萬,此賴美洲傳入的土豆、紅薯和玉米等抗旱高產作物以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