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黃梅天是什麼意思 黃梅天入梅出梅的定義

導語:每年六七月的時候,江南一帶地區就會迎來黃梅天,那麼你知道黃梅天是什麼意思嗎?黃梅天分爲兩部分,一個是入梅,一個是出梅,這兩個部分分別是黃梅天的開始與結束。所以,如果你想知道黃梅天的意思,那首先要了解黃梅天入梅出梅的定義,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深入探知入梅和出梅的含義吧。

黃梅天是什麼意思 黃梅天入梅出梅的定義

黃梅天是什麼意思 黃梅天入梅出梅的定義

黃梅天是什麼意思

黃梅天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史籍中記載較多。如《初學記》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代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等。中國曆書上向有黴雨始、終日的記載:開始日稱爲“入黴”,結束日稱爲“出黴”。芒種後第一個丙日入黴,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出黴。入黴總在6月6~15日之間,出黴總在7月8~19日之間,中國東部有一個雨期較長、雨量比較集中的明顯雨季,由大體上呈東西向的主要雨帶南北位移造成,是東亞大氣環流在春夏之交季節轉變期間特有的現象。6月中旬後,雨帶維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帶停留時間稱爲“梅雨季節”,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天稱爲“入梅”,結束的一天稱爲“出梅”。

此外,由於這一時段的空氣溼度很大,百物極易獲潮黴爛,故人們給梅雨起了一個別名,叫做“黴雨”。明代謝在杭的《五雜炬·天部一》記述:“江南每歲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黴腐,俗謂之梅雨,蓋當梅子青黃時也。自徐淮而北則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黴焉”。明代傑出的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更明確指出:“梅雨或作黴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黴也”。

黃梅天入梅出梅的定義

黃梅天入梅出梅的定義

黃梅天就是梅雨季節,分爲入梅和出梅。

入梅的標準其實比較複雜,但一般來說,在我國的長江中下游流域及以南地區有大片降雨區存在,南方北緯20度附近有副熱帶高壓頂着不讓雨區南下,造成降雨區在長江中下游一帶來回徘徊,出現長時期大強度的降雨。天氣形勢出現這樣的特點,差不多可認定爲“入梅”。從大氣環流特點分析,通常6月份開始,太平洋上空的副熱高壓增強,到了6月中旬副熱帶高壓穩定在華南上空,其北側的西南暖溼氣流伸展到江南上空,此時北方冷空氣的勢力也不甘示弱,北方冷空氣與南方的暖溼氣流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交匯,形成窄長的雨帶,此時正值江南梅子成熟,民間把這一期間的連陰雨天氣稱之爲“梅雨”,梅雨開始的一天即爲“入梅”。一般在7月上中旬,隨着副熱帶高壓再次增強,梅雨帶北移到淮河以北地區,即爲“出梅”,“出梅”後盛夏開始,進入三伏天。由於大氣環流的變化每年不盡相同,所以每年“入梅”和“出梅”也不一樣。

氣象上的入梅,一般是將初夏季節連續出現6-7天以上陰雨天氣、且日平均氣溫達到22度以上的第一天爲入梅日,連陰雨結束之日稱爲出梅日。

日曆上的所謂“入梅”時間是相對固定的,是根據“干支記日法”來推算的,它是把“芒種”後的第一個“丙”日爲“入梅”,“小暑”後第一個“未”日爲“出梅”。“入梅”的時間總是分佈在6月6日至6月15日之間,“出梅”的時間在7月8日至7月19日之間。

因此,氣象上的“入梅”和日曆上“入梅”在時間分佈上是不一致的,但在有的年份也可能碰巧在一起。

黃梅天入梅出梅標準

黃梅天入梅出梅標準

入梅、出梅規律分現代氣象學標準和傳統方法上的標準兩種.

1、氣象學入梅標準

入梅前五天,副高在120°E上的脊線≥18°N,且5天中至少有3天的日平均氣溫≥22℃.入梅後頭5天中必須有4天雨日(包括郊縣氣象站測得的雨日);若梅雨有分段現象,則每段梅雨結束後的氣溫均≥22℃.

出梅標準:梅雨結束前後,120-130°E間副熱帶高壓脊線北跳至26°N或以北,且日平均氣溫≥27℃,最高氣溫≥30℃,且連續6天以上無雨.以後再出現連陰雨,屬“夏雨”,不屬“梅雨”.傳統的入梅和出梅與天干和地支有關。

2、我國傳統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確定是根據節氣結合干支來推算的.按照曆法規定,芒種後逢第一個丙日爲入梅,小暑後逢第一個未日爲出梅.如果芒種當天的天干爲丙,則將該日定爲入梅,小暑當日地支爲未,則將該日定爲出梅.

舉例說明,1993年7月7日小暑,小暑後7月13日逢未,因而1993 年的出梅日期爲7月13日.2001年7月7日小暑,當日和小暑後的7月19日地支爲未,根據曆法規定,2001年的出梅日期應是7月7日,而不是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