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的形成與演化過程

導語:地球是怎麼形成的呢?雖然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但大多數人卻很很少去了解地球,更不會去探究地球是怎麼來。爲什麼會長成這個樣子?她變成現在的模樣需要經歷些什麼?當然,這些問題是有專門的人員去探究尋找答案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地球的形成與演化過程。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的形成與演化過程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的形成與演化過程

地球的形成

1、約100億年以前,有一大片冷卻的塵埃微粒渦旋在宇宙中間。這些微粒互相吸引,慢慢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不停旋轉的圓盤,隨後又甩出許多圓環。同時,猛烈的轉動使塵埃微粒達到白熱程度,中心的圓盤變成太陽,外圍圓環的微粒形成一個個由氣體和熔液構成的巨大火球。然後開始冷卻,並凝成固體。大約到40億~50億年前後,這些火球變成現在的地球、火星、金星等九大行星。這個理論是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和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拉普拉斯提出的“星雲說”。它被認爲是最合理的一種地球形成理論。

2、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2006年冥王星被劃爲矮行星,因爲其運動軌跡與其它八大行星不同),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爲第三顆。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3、地球作爲一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地球是上百萬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爲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爲40076千米,地球上71%爲海洋;29%爲陸地。

4、太空之所以上看地球呈藍色,是因爲天空是地球的另一級,被海水所覆蓋了。地球是一個大磁鐵,通過南北兩極,磁場可以一直延伸到地球及地球以外十萬千米以上的高空。地球由地殼地幔以及地核組成,地核的溫度隨深度的變化而變化,在6371千米深處的地球中心,溫度高達4500~5000攝氏度。地球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球體,其實它是一個橢圓體。地球赤道周長要比本初子午線周長要長。

有關地球起源的假說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的形成與演化過程 第2張

地球的起源假說

早期:

關於地球起源的理論或假說,假說認爲地球是在太陽系內形成的。依據形成地球的物質來源分爲三派:

A、分出說也叫災變說。在這一學派中,有的認爲是另外一顆恆星碰到太陽,碰出了物質,這些碰出的物質形成了行星。有的認爲:太陽曾經出現過巨大規模的變動,例如太陽的自轉快度變快,由一個恆星分裂爲兩個恆星,後來因爲某種原因,其中一個離開了,離開時所留下的物質形成行星。

有的認爲:太陽原來是一對雙星,其中一顆子星被另外靠近的一顆大星拉走了或俘獲了。在子星被拉走或俘獲時所留下來的物質形成了太陽系的行星。

也有的認爲:太陽的伴星爆發成超新星,留下的物質形成了行星。另外還有的觀點認爲是太陽自身拋射出來的物質形成了行星。

B、俘獲說。這一學派的共同看法認爲是太陽先形成的。太陽形成後俘獲了周圍的或宇宙空間裏的其它星際物質,而由這些物質形成了行星。

C、共同形成說。形形色色的各類星雲說都是屬於這一學派。這一學派認爲:太陽系是由一個星雲形成的。儘管各學者對太陽系內的星球形成和自轉及公轉有各自的見解,但他們都共同認爲太陽系是由一個原始星雲逐漸演化而形成的,或者說形成行星的物質來源於太陽或與太陽有關係的其它星球。

現代:

早期假說屬於系內成因理論:認爲繞太陽運動的行星等天體是在太陽系內形成的,地球也是在太陽系內形成的。

現代假說屬於系外成因理論:認爲繞太陽運動的行星等天體是在太陽系外的宇宙空間形成的,當這些天體運動到距離太陽適合位置時,被太陽捕獲而成爲繞太陽運動的天體。地球是在太陽系外形成的,在距今5.4億年左右,被太陽捕獲而成爲繞太陽運動的行星。

地球被太陽捕獲後,地球開始有了陽光,地質時期進入顯生宙,生物爆發式出現和發展,冰川融化,形成大量的生物碎屑灰巖等沉積建造。

地球的結構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的形成與演化過程 第3張

地球的結構

外部:

當地殼岩石發生斷裂錯動時,會產生強烈的震動,這就是地震。地震所釋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可相當於10萬顆普通的原子彈爆炸。它能使地球像一個巨大的音叉那樣發生振動,產生強大的地震波。當人們在地表用儀器觀測地震波向地球中心傳播時,發現地震波在大陸底下33千米左右深處,在海洋底下10千米左右深處發生了巨大的突變;在地下2900千米左右深處又發生了巨大的突變。這表明地下有兩個明顯的界面,界面上下物質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第一個界面位於33千米深處,是奧地利科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的,簡稱爲“莫霍面”。另一明顯界面位於2885千米深處,是德國科學家古登堡於1914年發現的,簡稱爲“古登堡面”。據此,科學家們認爲,地球內部大致可分爲三個組成物質和性質不同的同心圈層,最外面的一層稱爲地殼,最中心部分稱爲地核,中間一層稱爲地幔。如果把地球內部結構做個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個雞蛋,地核就相當於蛋黃,地幔就相當於蛋白,地殼就相當於蛋殼。

內部: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一般將地球內部分爲三個同心球層:

地核、地幔和地殼。中心層是地核;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地殼與地幔之間由莫霍面界開,地幔與地核之間由古登堡面界開。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殼內部在不停地變化,(請問,這種變化的原因和動力來自何方?)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超級地震指的是指震波極其強烈的大地震。但其發生佔總地震7%~21%,破壞程度是原子彈的數倍,(這一類比單位讓人更加摸不着頭緒)所以超級地震影響十分廣泛,也是十分具破壞力。

  相關鏈接

驚恐!小行星Bennu或在數年後撞擊地球

科學家預言2036年小行星將撞擊地球 恐迎來世界末日

一小行星驚險擦身地球 逃脫引力躲過一砸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的形成與演化過程 第4張
掃碼關注公衆號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的形成與演化過程 第5張
掃碼下載app

標籤:地球 演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