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什麼是地震波

什麼是地震

地震波是地球內部傳遞的波,由構造地震所產生,然而其它自然現象也能生成地震波,例如風。人爲的活動也能造成地震波,例如爆炸。對於地球內部構造的瞭解,地震波扮演了一個不可缺的角色。

地震波發生原理

由震源發出的在地球介質中傳播的彈性波。地球內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變的基幹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將地球內部分爲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地震震源發出的在地球介質中傳播的彈性波。地震發生時,震源區的介質發生急速的破裂和運動,這種擾動構成一個波源。由於地球介質的連續性,這種波動就向地球內部及表層各處傳播開去,形成了連續介質中的彈性波。

我們最熟悉的波動是觀察到水波。當向池塘裏扔一塊石頭時水面被擾亂,以石頭入水處爲中心有波紋向外擴展。這個波列是水波附近的水的顆粒運動造成的。然而水並沒有朝着水波傳播的方向流;如果水面浮着一個軟木塞,它將上下跳動,但並不會從原來位置移走。這個擾動由水粒的簡單前後運動連續地傳下去,從一個顆粒把運動傳給更前面的顆粒。這樣,水波攜帶石擊打破的水面的能量向池邊運移並在岸邊激起浪花。地震運動與此相當類似。我們感受到的搖動就是由地震波的能量產生的彈性岩石的震動。

第一類波的物理特性恰如聲波。聲波,乃至超聲波,都是在空氣裏由交替的擠壓(推)和擴張(拉)而傳遞。因爲液體、氣體和固體岩石一樣能夠被壓縮,同樣類型的波能在水體如海洋和湖泊及固體地球中穿過。在地震時,這種類型的波從斷裂處以同等速度向所有方向外傳,交替地擠壓和拉張它們穿過的岩石,其顆粒在這些波傳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後運動,換句話說,這些顆粒的運動是垂直於波前的。向前和向後的位移量稱爲振幅。在地震學中,這種類型的波叫P波,即縱波,它是首先到達的波。

彈性岩石與空氣有所不同,空氣可受壓縮但不能剪切,而彈性物質通過使物體剪切和扭動,可以允許第二類波傳播。地震產生這種第二個到達的波叫S波。在S波通過時,岩石的表現與在P波傳播過程中的表現相當不同。因爲S波涉及剪切而不是擠壓,使岩石顆粒的運動橫過運移方向。這些岩石運動可在一垂直向或水平面裏,它們與光波的橫向運動相似。P和S波同時存在使地震波列成爲具有獨特的性質組合,使之不同於光波或聲波的物理表現。因爲液體或氣體內不可能發生剪切運動,S波不能在它們中傳播。P和S波這種截然不同的性質可被用來探測地球深部流體帶的存在。

S波具有偏振現象,只有那些在某個特定平面裏橫向振動(上下、水平等)的那些光波能穿過偏光透鏡。穿過的光波稱之爲平面偏振光。太陽光穿過大氣是沒有偏振的,即沒有光波振動的優選的橫方向。然而晶體的折射或通過特殊製造的塑料如偏光眼睛,可使非偏振光成爲平面偏振光。

當S波穿過地球時,它們遇到構造不連續界面時會發生折射或反射,並使其振動方向發生偏振。

地震來了怎麼辦

什麼是地震波
掃碼關注公衆號

什麼是地震波 第2張
掃碼下載app

標籤:地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