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撒馬爾罕在哪裏 撒馬爾罕是哪個國家的

導語:撒馬爾罕是中亞一帶比較古老的一座城市,這裏遺留着衆多名勝古蹟,而且根據不同年代,設了不同的遺址區,來這裏,你能預覽到上千年的歷史足跡,宏偉的歷史建築會讓你驚歎。那麼,具體撒馬爾罕在哪裏?撒馬爾罕是哪個國家的?一起來了解。

撒馬爾罕在哪裏 撒馬爾罕是哪個國家的

撒馬爾罕在哪裏 撒馬爾罕是哪個國家的

撒馬爾罕

撒馬爾罕在烏茲別克斯坦,是第二大城市。

撒馬爾罕是中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關於它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善於經商的粟特人把撒馬爾罕建造成一座美輪美奐的都城。公元前4世紀,當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攻佔該城時不禁讚歎:“我所聽說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只是撒馬爾罕要比我想象中更爲壯觀。”

1219年,撒馬爾罕是花拉子模帝國的新都和文化中心,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攻陷之後,遭受了滅頂之災。城內的大多數建築,則是由後來的帖木爾大帝敕令修建。隨着帖木爾帝國的興起,他的大軍橫掃波斯、印度、高加索、阿塞拜疆和蒙古。他發誓要讓撒馬爾罕成爲亞洲之都,因此他把從亞洲各地劫掠來的珍寶堆積在撒馬爾罕,把每個城市的最精巧的工匠帶到撒馬爾罕,在城裏修建起最輝煌的宮殿和清真寺。

《魏書》稱爲悉萬斤;《隋書·西域記》稱爲康國;唐慧超《往五天竺國傳》作康國;唐杜環《經行記〉作康國、薩末建;《新唐書》稱爲康國、薩秣建,元耶律楚材《西遊錄》作尋思幹;《長春真人西遊記》作邪米思幹;《元史》作薛迷思加;明陳誠《西域番國志》、《明史》、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均作撒馬兒罕。

我國對它的記載:

撒馬爾罕在哪裏 撒馬爾罕是哪個國家的 第2張

唐高宗永徽(650年正月—655年十二月)時在康國置康居都督府,故址即在撒馬爾罕,當時稱撒麻耳幹,又稱颯秣建。約公元8世紀中葉後,因大食勢力東進而廢棄。唐玄宗天寶九年怛羅斯之戰唐軍慘敗後,此地成爲大食領土,從此永遠脫離中原王朝。

元時,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行紀》中對撒馬爾罕有專門描寫。第一卷第五十一章《撒麻耳幹大城》中寫了撒馬爾罕當時的舊聞,全文記載如下:

撒麻耳幹(Samarkand,即今撒馬爾罕)大城是一個宏偉壯麗的城市,居民多是基督徒和回教徒。它臣服於大汗的宗室海都(Kaidou)的統治,不過,大汗和海都的關係很惡劣。此城在西北方,下面來給大家講講這裏發生過的一大聖蹟。

不久以前,大汗的親兄長察合臺(Djagatai)——他統治着此地及周邊地區——皈依了基督教。此事使當地的基督教徒大爲興奮,於是,他們在此城建造了一個朝拜的教堂,奉祀聖若望巴迪思忒(SaintJeanBaptiste),並用這個聖名命名這座教堂。有一塊華美的石頭原來是屬於回教徒的,建造教堂的人把它取來用作承受教堂所有重量的中央石柱的基座。察合臺死後,衆回教徒想拿回基督教堂中的柱石。於是,他們相互商量,到底是用和平的方式取回此石呢,還是用武力收回,不管用什麼方式,這都正是最好的時機。因爲他們回教徒的人數遠遠多於基督徒的,人多勢衆,有足夠的能力對抗實力弱小的基督徒。於是,他們來到基督徒朝拜的教堂,對基督徒說,要取回那塊石頭,而且勢在必得。基督徒回答說:“這塊石頭本來是屬於你們的,不過,我們願意用金子交換。”回教徒答覆說,世界上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交易的。因此,雙方僵持不下,爭執激烈。回教徒的主上聽見衆人喧譁,便詢問其原因,然後說,基督徒能用金子來買就可以成交,如果不能,則必須歸還這塊石頭,限期三日執行。

回教徒卻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用石頭來交換金子,他們知道,如果拿走這塊石頭,基督教堂必定會倒塌。因此,基督徒們憤怒異常,卻無計可施,只能祈禱耶穌基督,祈求天主保佑,讓若望巴迪思忒之名不在本堂墜毀。限期已到,當天黎明,那塊石頭忽然離開了石柱——奇蹟發生了——這時,石柱懸空,離地有三掌高,卻沒有墜毀,教堂屹立不倒,跟有石頭基座時沒有任何區別。回教徒雖然得到了這塊石頭,不過,見此情景,他們都垂頭喪氣地離開了。這就是這一聖蹟出現的經過。直到現在,那根石柱仍然懸空而立,教堂也依然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