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分界線有什麼意義

導語:我國南北方的劃分,是以秦嶺-淮河線爲準,即該線以南爲南方地區,該線以北爲北方地區。不過,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地區,那就是在線上的地區,難以準確劃分其南北性質。很多人都好奇,爲什麼一定要劃分南北方呢?秦嶺淮河分界線有什麼意義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分界線有什麼意義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分界線有什麼意義

秦嶺淮河一線意義

在此線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條件、地理風貌、農業生產或是人民生活習俗,均有明顯不同,即是氣候、河流水文特徵、自然植被類型、農業生產等方面分界線。

具體意義如下:

氣候上的分界線: ①秦嶺淮河線一線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②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③以北溫度帶屬暖溫帶,以南溫度帶屬亞熱帶,④以北屬半溼潤地區,以南屬溼潤地區

河流水文特徵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結冰期; 秦嶺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

土壤類型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黃壤)。 秦嶺淮河以南多貧瘠的紅壤。

自然植被類型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溫帶落葉闊葉林; 秦嶺淮河以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農業生產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耕作制度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耕地以旱地爲主,主要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爲主; 秦嶺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兩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爲主,主要農作物以水稻、小麥、棉花、油菜爲主。

南北差異有哪些?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分界線有什麼意義 第2張

南北差異

氣候差異

南澇北旱。中國隸屬東亞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步遞減。南方不僅雨季歷時長,而且由於夏秋季節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現洪澇災害。而華北、西北降水較少,再加上墾殖、放牧過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臨嚴重的“水荒”,影響着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

人文差異

南經北政。從總體上看,中國北方軍事、政治活動活躍,南方經濟、文化產業發達。北方歷來是中國的政治中心,秦、漢、唐定都長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這更確定了北方在全國的政治地位。南方自南宋起就是中國的經濟中心,農業發達,同時也是貿易港口的主要集散地,到了近現代由於西方的科學文化首先從中國東南沿海傳入,更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使得南方在經濟文化上的優勢不斷加強。因而“北方出當官的,南方出經商的”,這兩句話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在政治、經濟上的心態。

飲食差異

南米北面,一般被用來描述傳統上南北方地區飲食差異。南方人愛吃米飯和米粉,傳統北方人(華北、西北)喜麪食,其實這與南北方的農業生產結構不同有關。中國南方的氣候高溫多雨、耕地多以水田爲主,所以當地的農民因地制宜種植生長習性喜高溫多雨的水稻。而中國北方降水較少,氣溫較低,耕地多爲旱地,適合喜幹耐寒的小麥生長。所謂“種啥吃啥”,長此以往,便養成了傳統上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

工業差異

南輕北重。由於受到資源和區位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的工業佈局有南輕北重的地域特徵,即中國北方以重工業爲主,南方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國北方煤炭、石油、鐵礦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因而逐漸形成以採礦、冶金、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爲主的工業結構。而中國南方多稀有金屬、貴重金屬和有色金屬等高端工業原料,但缺少煤炭、石油等基礎工業原材料,而南方資金技術力量雄厚,所以選擇發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業類型,因而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