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新聞

茅臺鎮酒廠起火上百噸醬酒流入河 目前相關情況正在處理中

據報道,30日,茅臺鎮酒廠起火,導致上百噸醬酒流入河!據當地居民表示,發生泄漏的酒廠系小型酒廠,而且河內可以聞到白酒味。據當地相關部門人員表示,目前相關情況正在處理中。茅臺鎮是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下轄鎮,這裏生產的酒特別有名。

茅臺鎮酒廠起火上百噸醬酒流入河

茅臺鎮酒廠起火上百噸醬酒流入河 目前相關情況正在處理中

茅臺鎮酒廠起火

5月30日,貴州仁懷,茅臺鎮一酒廠起火發生泄漏,大量醬酒流入河流。消防很快趕到現場,將明火撲滅。當地市民稱,發生泄漏的酒廠系小型酒廠,初步估算醬酒泄漏約百噸,目前河內可以聞到白酒味。茅臺鎮迴應一酒廠起火百噸醬酒泄漏,31日,茅臺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對此表示,目前相關情況正在處理中。

茅臺鎮是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下轄鎮,位於貴州高原西北部,大婁山脈西段北側,北靠遵義,南臨川南。茅臺鎮地處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在鬱鬱蔥蔥的河濱地帶,建有“紅軍烈士陵園”和“紅軍渡河紀念碑”,赤水河航運貫穿全境,仁藺、茅丹、茅習、遵茅公路匯聚於此。茅臺鎮是連接川黔的重要樞紐,也是連接歷史名城遵義和國家級風景區赤水的通道。

茅臺鎮歷來是黔北名鎮,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寫照。茅臺鎮集古鹽文化、長征文化和酒文化於一體,被譽爲“中國第一酒鎮”。

歷史沿革:

茅臺鎮酒廠起火上百噸醬酒流入河 目前相關情況正在處理中 第2張

茅臺鎮

據記載:古代濮獠部落世居於茅臺古地,此地馬桑樹漫山遍野。故得名“馬桑灣”。後來在赤水河東岸發現了一股純淨的的泉水,濮獠部落砌了一口四方形的水井,方便來往行人飲用,深得人心,時間長了,人們便稱此地爲“四方井”,代替了“馬桑灣”。

此後,沿河地帶人類活動頻繁,逐步開發,歷代濮獠人在街後築土臺,立燈杆祭祀祖先,對先人開荒破草表示崇敬,慣稱“茅臺”,茅臺從此有了名稱。有地有名,人氣聚集,大量濮獠人在此定居。

西漢成帝年間,夜郎地區生產力進步,糧食生產有了剩餘,爲釀酒業的興起提供了物質條件。

元朝以後,在縣以下分設寨、村、坪、部、才正式定名爲“茅臺村”(最早記載茅臺茅臺村這一地名的,是元末明初懷德司安氏族譜)。後來又稱“茅村”。

明朝,茅臺街上修了萬壽宮,在宮外建有一座極爲罕見的半邊橋,當地居民,過往客商過半邊橋去宮裏進香拜佛,因此人們又叫茅臺街上爲“半邊橋”。

明代以後,茅臺日益富裕繁榮,又在赤水河兩岸修建了九座大廟,並在其中的觀音寺,禹王宮內珍藏了三面東漢銅鼓(已經出土一面),故而又叫三鼓寺,茅臺村因此又名“雲鼓鎮”。

茅臺鎮酒廠起火上百噸醬酒流入河 目前相關情況正在處理中 第3張

茅臺酒

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貴州總督張廣泗奏請開鑿赤水河道,始通舟楫。四川食鹽經赤水河道運入,至茅臺起岸,稱“仁岸”,成爲川鹽入黔四大口岸之一。由於水陸暢通,八方商賈雲集,運鹽馬幫和舟楫絡繹不絕,市場繁榮,成爲“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家惟儲酒賣,船隻載鹽多”的繁華集鎮,是黔北物資的主要集散地。因而一度改名“益商鎮”,簡稱“益鎮”。但終因人們習慣稱茅臺,已經難以改變,因而再度改爲“茅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