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新聞

世界新大陸“第八州”是氣候變化所致?

  世界第八州又有了新的消息,據科學家研究表明,第八州可能與我們地球的氣候變化有關。

近日,一條新聞引起輿論關注——多名科學家在美國地質學會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在澳大利亞東部發現了世界“第八洲”,甚至還將其命名爲“西蘭洲”(Zealandia)。“吃瓜羣衆”驚歎,難道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述“沉沒的亞特蘭蒂斯”被發現了?

但事實上,該“驚天發現”並未在學術界引起太多波瀾。這是因爲,“西蘭洲”早在1995年就被提出過。正如研究者在報告開頭寫的那樣“這不是突然的發現,而是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所謂“新大洲”94%的面積都在水下,而它之所以“沉入海底”竟然也與距今6000萬年到8500萬年前的氣候變化有關。

板塊性質佐證“新大洲”存在

如果說據稱面積達490萬平方公里的“西蘭洲”讓人摸不着頭腦,那麼,它至今仍留在海面上的6%,相信並不令人陌生——新西蘭。

可是,新西蘭難道不是一個島嗎?如果算是大洲,爲何不算大洋洲的一部分?

地理學上對“大陸”的定義是面積大於格陵蘭的陸地,但地質學上對“大陸”的定義卻並不一致。後者要求要有一定面積的大陸地殼、與其他大陸之間存在明顯地質和地理分隔、要有相對獨立的地質演化歷史。而“西蘭洲”的提出主要是從地質學角度出發的。

自從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養病期間“跨界”提出大陸漂移學說,地學研究就被徹底顛覆了。經過對板塊構造學說的完善,人們發現,不僅陸地,整個地球的岩石圈都是一塊塊拼起來的,而板塊主要分爲兩類,即大陸板塊和大洋板塊。

重要的是,判定板塊性質的並非人們如今眼見的海陸位置,而是從地質學範疇判斷其岩石類型、相對海拔位置等等。就如同夏威夷雖然是一片陸地,但從地質學角度看,它只是大洋板塊露出水面的部分。

時至今日,“西蘭洲”能否被稱作大陸的爭議在於,它太小太破碎,多被看作“迷你大陸”。這次,研究者除了從岩石種類符合大陸特徵、相對海拔明顯高於周邊海洋板塊地殼等因素進行佐證外,還利用了衛星和海底重力地圖等新技術,試圖以此證明“西蘭洲”是一塊完整且具有一定面積的大陸。

冰川融化或致“西蘭洲”淹沒

根據板塊構造學說,最初地球上只有一塊盤古大陸(Pangea),在中生代,盤古大陸開始分裂,大陸板塊開始分裂、漂移,板塊碰撞過程中出現擡升與下降。研究者指出,“西蘭洲”是古老岡瓦納大陸解體之後殘餘的一部分,很早便與大洋洲板塊“分了家”。

儘管關於“西蘭洲”與大洋洲之間是否有明顯“洋殼分隔”存在很大爭議,但值得探討的還在於,“西蘭洲”爲何大部分會藏身海底?研究者認爲,海平面上升因素不容忽視。

在地球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氣候在冷暖之間交替變化,就是所謂“冰期”和“間冰期”。冰期時,全球氣候變冷,地球水循環中更大比例的水體以冰蓋形式保存在兩極,進而導致海水體積縮減,海平面下降,更多陸地得以露出水面;而到了間冰期時,兩極冰蓋大規模融化,冰水進入大洋,提高了海平面高度,很多陸地便被海水淹沒。

一個可能的推測是,在距今6000萬年到8500萬年前,當時,2.6億年前的石炭紀冰期已經結束,第四季冰期(距今約258萬年前)尚未到來,處於升溫期的地球上,兩極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不斷上升。伴隨“西蘭洲”板塊與大洋洲板塊的分裂過程,前者相對海拔有所下降,這片大洲的低窪部分被海水淹沒,形成廣闊的“陸表海”。

亞洲和歐洲從板塊構造上看,屬於完整的歐亞大陸板塊。儘管媒體多將“西蘭洲”稱作“第八洲”,但從地質學角度看,即便得到承認,它也只是“第七洲”。

世界新大陸“第八州”是氣候變化所致?
掃碼關注公衆號

世界新大陸“第八州”是氣候變化所致? 第2張
掃碼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