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春社日是什麼意思 春社日是怎麼來的

資訊1.68W

導讀:對於春社日這一個節日,很多人都不懂得是什麼,怎麼出現的,含義是什麼,因爲是與春天相關的節日吧,即使不是,也是在春天出現的節日吧。想知道春社日是什麼意思?春社日是怎麼來的?春社日有怎樣的習俗飲食風俗,就來瞧瞧萬年曆小編的介紹吧。

春社日是什麼意思 春社日是怎麼來的

春社日

春社日是什麼意思

春社日時在農曆二月,祭祀土神,祈求豐收,有飲中和酒、宜春酒的習俗,說是可以醫治耳疾,因而人們又稱之爲“治聾酒”。宋代李在詩中寫道:“社翁今日沒心情,爲乏治聾酒一瓶。惱亂玉堂將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廳”。二月春社日又稱中和節,據《廣記》記載:"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種,以祈年穀"。據清代陳夢雷纂的《古今圖書集成·酒部》記載:"中和節,民間里閭釀酒,謂宜春酒"。

中國古代的社日節一年兩次,分爲“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賜福、五穀豐登。秋社報神,在豐收之後,報告社神豐收喜訊,答謝社神。“社”,古指土地神,《白虎通義·社稷》記載:“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鄭玄作注:“后土,社也。”以後爲便於祭祀土地神。二月“春社日”是春季祭祀社公“土地神”和五穀神的節日,又稱中和節,據《廣記》記載:“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種,以祈年穀”。寄託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祈求。

春社日是怎麼來的

春社是最爲古老的漢族傳統民俗節日之一,在商、西周時期,是男女幽會的狂歡節日,而後來則主要用於祭祀土地神。春社的時間一般爲立春之後的第五個戊日,約在春分前後,但在漢族民間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說。

春社日是什麼意思 春社日是怎麼來的 第2張

春社日

春社在甲骨文中就有相關的記載,距今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在元朝以前,在中國一直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但目前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僅有部分地區存在二月二拜土地公的習俗,並稱此日爲土地誕、福德誕等,但與傳統的春社不盡相同。

在中國大陸北方部分地區的二月二龍擡頭節中,亦有部分漢族民俗沿襲自春社。關於春社的興衰過程,有學者將其歸結爲“起源三代,初興於秦漢,傳承於魏晉南北朝,興盛於唐宋,衰微於元明及清”。

春社日推算方法

方法一:春社日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爲社日。所以具體日子由立春日推算出來。

方法二:春社又一推算方法:是清明前的第二個「戊」日(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這六天就叫戊日,也稱“六戊”)。故春社通常在清明節前的十幾天。

春社日吃什麼傳統食物

春社多在春分後的戊日進行。春社這一天,人們聚集在社廟,擺上豐富的食品供奉社神,有社酒、社肉、社飯、社面、社糕、社粥等,在祭祀完畢後,把食物給大家分享。

春社日是什麼意思 春社日是怎麼來的 第3張

春社日

社酒,社祭用的酒,相傳飲社酒可以治療耳聾,所以大家都不醉不歸。

社肉,社祭時用的肉,也稱爲“福肉”。祭神完畢後,分割給參加社祭的每一戶人家。《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了陳平在鄉里主持過分社內的工作,分肉十分公道,受到鄉親們稱讚,能夠分到社肉,人們認爲是受到神的恩賜。所以陸游在《社肉》一詩中寫到:“醉歸懷餘肉,沾遺遍諸孫。”他把肉帶回家,分給子孫們,讓全家老少都能感受到神的恩惠。

社飯,是祭祀社神所用之飯。先做好米飯,再把豬肉、羊肉、腰子、肺、肚、鴨餅、瓜、姜等切成薄片、調和五味,鋪在米飯之上。用葫蘆盛好,相互贈送。

社面,在山西陽曲一帶春社這天吃麪條,就成爲社面。

社糕,在山西潞安一帶則吃米麪糕,稱爲社糕。

社粥,福建建陽在春社早上,鄉里作粥分散給家家戶戶,謂之社粥。

結語:以上是萬年曆小編整理的“春社日是什麼意思,春社日是怎麼來的”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標籤:節日時間 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