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2023年中國父親節是什麼時候 中國父親節的由來

資訊1.47W

導讀:父親節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父親節顧名思義就是父親的節日,我們一生中,父親永遠是愛護我們,保護我們的人,是值得我們一輩子信賴的人,我們也應該在父親節的時候報答自己的父親才行,那麼2023年中國父親節是什麼時候?中國父親節的由來去哪看呢?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查詢下吧。

2023年中國父親節是什麼時候 中國父親節的由來

父親節

2023年中國父親節是什麼時候

2023年中國父親節是8月8日,星期二,農曆六月廿二。

中國父親節的由來

在中國也是有屬於自己的父親節,這個節日的起源是來自於民國時期,主要的起源是在1945年8月8日,上海發起了慶祝父親節的活動,市民立即響應,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市各界名流,聯名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諧音的8月8日爲全國性的父親節,在父親節這天,人們佩戴鮮花,表達對父親的敬重和思念。每年的8月8日,遂成爲全國性質的法定“父親節”。是日,子女佩花以作紀念——父親健在者,佩以紅花;逝世者,佩以白花。④相關的推廣工作也隨後展開。譬如,作爲“父親節”的首倡者之一,1946年8月7日,顏惠慶被邀請去“青年會”做關於“父親節”的演講,“談了不同社會中父親的地位和責任”。次日,他又在日記中寫道:“報上滿載關於‘父親節’的報道”。之後,每次一到父親節的時候,大部分子女都會給父親送上祝福,這一天對每一位父親也很寬容,是屬於所有父親的節日。

“爸爸”何時成爲主流稱謂

那麼,“巴巴”“八八”什麼時候變爲表示父親的稱謂的呢?

宛磊認爲,外來語“巴巴”是對老者的一種尊稱;而漢語“爸”指稱的是父親,是高過自己一輩的老者。從南宋到清代,阿拉伯語“巴巴(或八八)”一詞與漢語固有的“爸”字有了碰撞和交融,從讀音乃至涵義上,開始了向“爸爸”的轉變。

學者胡士雲也持同樣的觀點。他在其論文中闡述稱,南宋時期,漢語中的雙音節親屬稱謂逐漸增多,而且口語中的親屬稱謂也多爲疊用形式。元明清三代,話本、戲曲等廣受大衆歡迎的通俗文藝作品中的稱謂比較接近口語,這也促進了疊音詞稱謂的普及。特別是清朝的白話小說,開始使用“爸爸”這一稱謂指稱父親。

2023年中國父親節是什麼時候 中國父親節的由來 第2張

父親節

但這種轉變是相對緩慢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爸爸”可能是對老者的尊稱,也可能是對父親的專稱,這兩種涵義是同時存在的。

民國筆記《花隨人聖庵摭憶》中記載慈禧一事:

西太后手指諸女,語德宗曰:“皇帝,誰堪中選,汝自裁之。合意者即授以如意可也。”……德宗對曰:“此大事,當由皇爸爸主之。”

這裏的“皇爸爸”指的是慈禧,“爸爸”在這裏就並非是父親之意,更可理解爲它是指對老者的尊稱。

而在《老殘遊記》中,有這樣的文字:

我也是聽人家說的:府裏南門大街西邊小衚衕裏,有一家子,只有父子兩個:他爸爸四十來歲,他女兒十七八歲,長的有十分人材,還沒有婆家。他爸爸做些小生意,住了三間草房,一個土牆院子。

這裏“爸爸”的指向就非常明確,它就是父親的意思。

甚至到了1930年代,“爸爸”的涵義還引起了一場小風波。當時,小學語文課本將“父親”依北京話改爲“爸爸”。有人不贊成這種更改,認爲這麼改是改錯了,“爸爸”不是對“父親”的專稱,“非對稱”。語言學家黎錦熙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在1933年8月12日的《世界日報·國語週刊》上專門刊文《“爸爸”考》,支持以“爸爸”稱呼父親。

到了1945年,上海申報刊文,倡議設立父親節,定在八月八日,因爲“八八”諧音“爸爸”。可以想見,這一時期,“爸爸”這一稱謂比1930年代在世俗生活中有了更寬廣的接受度。

真正讓“爸爸”成爲對父親的主流稱謂,則要到推廣普通話之後。據胡士雲的研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爸”“爸爸”“阿爸”等爸系稱謂,只分布在134個方言點中的39個點上。而在推廣普通話之後,人們受到以普通話爲標準的大衆媒體的影響,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爸”系稱謂已擴散分佈至各大方言,現在已成爲對父親最流行的稱謂。

結語:以上是萬年曆小編整理的“2023年中國父親節是什麼時候,中國父親節的由來”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標籤:父親節 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