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2021植樹節手抄報一等獎 312植樹節手抄報

資訊2.63W

導讀:爲了提升學生們保護環境的意識,每年植樹節到來之際,一些小學都會舉行一些手抄報的相關植樹節活動,以加深孩子們對常見樹的認識,瞭解樹木與人類的關係,同時手抄報也是激發學習興趣、獲得知識的好方式,而下面就跟着小編一起來欣賞一下312植樹節手抄報吧,看看2021植樹節手抄報一等獎的優秀之處。

2021植樹節手抄報一等獎 312植樹節手抄報

2021植樹節手抄報一等獎 312植樹節手抄報 第2張

2021植樹節手抄報一等獎 312植樹節手抄報 第3張

2021植樹節手抄報一等獎 312植樹節手抄報 第4張

2021植樹節手抄報一等獎 312植樹節手抄報 第5張

植樹節的由來

我國的植樹節是3月12號。中國古代雖有勸民植樹的說法,但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則是現代的事。3月12號這天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爲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爲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中國的植樹節由林學家韓安、凌道揚等倡議設立,最初確定在4月5日清明節。1928年爲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將植樹節改爲3月12日。

2021植樹節手抄報一等獎 312植樹節手抄報 第6張

有關植樹節的故事

衆所周知,每年公曆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起初,植樹節是個農曆節。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重視植樹,把每年的清明節定爲植樹節。新中國成立後,爲了紀念這位革命先行者,就將孫中山逝世的公曆日期3月12日定爲植樹節。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植樹造林的光榮傳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做過許多地方官,每到一處他都要栽花種樹,這在他的詩中也有反映︰“手栽兩松樹,聊以當嘉賓”;“白頭種鬆桂,早晚見成林”。蘇軾任杭州刺史時,修浚西湖,並在湖堤上種樹,因而留下了“蘇堤春曉”這一著名景觀。柳宗元貶官柳州,但仍不忘種樹︰“柳州刺史,種柳柳江邊”;“手植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清末左宗棠率部新疆平叛,沿途大種柳樹,被稱作“左公柳”。他的幕僚楊昌俊以詩歌頌︰“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名勝古蹟,都有先人們爲我們留下的綠蔭。在黃帝陵,傳說是黃帝親手栽種的柏樹稱“黃帝手植柏”,鬱鬱蔥蔥,令人頓生思古之幽情;古城曲阜有孔子的“先師手植柏”。泰山岱廟也有“漢武帝手植柏”。這些千年古樹現如今都成了重點保護文物。“中庭樹老閱人多”,炎黃子孫樹下瞻仰時,自然會生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崇敬之情。

古人不僅重視植樹,也十分重視保護林木。早在夏禹時代,我國就有了有關保護林木的行政法規。《逸周書》記載︰“禹之禁,春三月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春秋戰國時期,管仲治理齊國時曾說︰“爲人君而不能保守其山林疽澤草萊,不可以爲天下...…”宋太祖趙匡胤規定︰“民伐桑棗爲薪者罪之。”清朝雍正繼位時,就要求嚴格保護山林︰“嚴禁非時之斧斤,牛羊之踐踏,歹徒之竊盜。”

近代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也十分熱愛樹木,他在帶兵打仗時規定∶駐防官兵要在駐地植樹造林,即使行軍打仗時,也不許踐踏林木。他屯兵徐州時,爲了嚴明紀律,特意寫了一首護林詩︰“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在民間,也流傳着許多有關保護林木的故事。傳說西湖淨慈寺有一古鬆,某新任太守爲修造衙門,下令征伐。方丈無計可施,幸虧有一個濟顛和尚寫了一首詩,派人送給了太守。詩云︰“庭鬆百尺接天高,久與山僧作故交。本謂枝柯千載茂,誰知刀斧一齊拋。庭前不見龍蛇影,宅畔無聞風雨號。最苦早間飛去鶴,晚回不見舊時巢。”太守見詩,權衡利害,終於收回成命。

2021植樹節手抄報一等獎 312植樹節手抄報 第7張

植樹的具體步驟

1、挖坑。根據根系的長、寬挖大小適宜的樹坑。深度一般以50釐米爲宜。挖坑時要將表面的熟土、下面的黃土分倒在坑兩側。

2、回填。種樹前應該按樹根的長、寬及其根系頂端長度的情況,在坑內先回填部分熟土。一般情況下,回填熟土20至30釐米。

3、栽植。謹記一句話“三二一”——三埋、兩踩、一輕提。放置樹苗時要將根部扶正、枝要展開,這是前提。栽樹時,須分三次填土。第一次填土少許,在距坑頂一定距離的地方先停止填,在已填的土上繞樹一週,用均力踩實,然後輕提樹莖、抖鬆,以保證樹根的呼吸暢通。第二次填土後,再繞樹踩實。在第三次填土後,儘量保證與坑面平齊。樹根放位時要與南北、東西方向的樹對齊。然後,在坑面上圍一個大圓盤,便於日後澆水養護。

4、覆土、保墒。將樹苗栽好後,覆蓋一層薄土,以保持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