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2016阿昌族嘗新節是幾月幾日

資訊1.95W
2016阿昌族嘗新節是幾月幾日

導讀:佳舍甲是阿昌族的傳統祭祀節日。“佳舍甲”,阿昌語,意爲“嘗新節”。流行於雲南梁河、隴川縣。農曆每年八月十五舉行。大家知道2016阿昌族嘗新節是幾月幾日嗎?2016阿昌族嘗新節是什麼時候?阿昌族嘗新節的風俗有哪些?想要了解這些,就趕緊隨萬年曆往下看吧。

2016阿昌族嘗新節是幾月幾日

阿昌嘗新節原先是在芋頭結實,包穀成熟,月亮又圓的時候舉行的,阿昌稱爲“佳舍甲”。後來阿昌人學會了曆法,節日才固定在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

2016阿昌族嘗新節時間:農曆八月十五;公曆2016年9月15日,星期四。

阿昌族嘗新節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阿昌族有個老寡婦,善於農事,莊稼種得好,鄉親們在她的幫助下,家家豐收,人人溫飽。人們都尊稱她爲“老姑太”。後來她越來越衰老,眼睛也瞎了。還天天拄着竹棍,由小孫女扶着,走家串戶,傳授生產經驗。他的兒子十分孝順,常到山裏打來鷓鴣,燉給她補養身體。可是兒媳卻嫌她不中用了,時常虐待她。一天,她自個兒拄着柺棍,摸到包穀地邊,躺在草棚裏就昏過去了。兒子的哭聲把她驚醒過來,隨即就把柺棍交給兒子說:“我死後,每到八月十五,用我的柺棍捆上一棵新包穀,靠在堂屋裏,保管你們有吃有穿!”說完,她便離開了人世。從那以後,阿昌人一看到老姑太的柺棍,就會想起她在世時傳下的生產技術。於是一代接一代,一輩傳一輩,每年莊稼一熟,他們總是用第一頓新米飯,用雞代替她生前愛吃的鷓鴣來祭獻她,後來就發展成了今天的“嘗新節。

阿昌族嘗新節風俗

節日這天,阿昌族人民要進行隆重的祭獻儀式。他們先把屋裏屋外打掃乾淨,再到地裏拔上一蓬籽兒結得最大最多的芋頭,又砍上一棵結了雙穗的包穀,然後把芋頭和包穀捆在一根庹把長的竹棍上,整整齊齊地靠在堂屋的左角或右角。隨後煮上新米飯,殺上一隻雞(老姑太生前愛吃鷓鴣肉,所以用雞代替),還摘來脆慄甜梨,擺在祭桌上。獻祭時,全家人都要站在堂屋裏,由掌家的主人唸誦祭詞:“阿昌族的老姑太,今天是嘗新節,吃新米、新包穀了。託您保佑,芋頭蓬結籽多,包穀顆大粒飽滿。今天獻祭您,求您賜福免災,阿昌有吃有穿。”

以上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內容“ 2016阿昌族嘗新節是幾月幾日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想要了解更多少數民族節日資訊請點擊》》56個民族的由來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