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惠生活 > 經典匯聚

我國規劃5顆新科學衛星 爭取於2020年前後發射待突破

導語: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透露,目前中科院已遴選出5個空間科學衛星項目,爭取在2020年前後發射。有望在空間科學、技術和應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創新突破。中國是航天大國,每年發射20多顆衛星,直到去年年底才發射了專門用於科學研究的衛星。目前,規劃的這5顆新科學衛星引領中國實現航天強國的跨越發展,爲航天產業升級提供新的增長點,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我國規劃5顆新科學衛星 爭取於2020年前後發射待突破

中國計劃在未來5年左右研製併發射5顆新的科學衛星,有望在空間科學、技術和應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創新突破。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透露,目前中科院已遴選出5個空間科學衛星項目,爭取在2020年前後發射。這5個項目包括:

我國規劃5顆新科學衛星: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計劃(SMILE),對人類進一步瞭解太陽活動對地球等離子體環境和空間天氣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我國規劃5顆新科學衛星:磁層—電離層—熱層耦合小衛星星座探測計劃(MIT),對於深入理解影響空間天氣的一些重要物理過程有着重要意義,與國際同領域的任務相比具有獨特的切入點和創新思想。

我國規劃5顆新科學衛星: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WCOM)將實現對地球系統中水的分佈、傳輸與相變過程的機理及水循環系統的時空分佈特徵認識上的突破,揭示全球變化背景下水循環變化特徵,深化理解水循環對全球變化的響應與反饋作用的科學規律。

我國規劃5顆新科學衛星:愛因斯坦探針(EP)致力於發現和探測幾乎所有尺度上的沉寂的黑洞;探測引力波爆發源的電磁波對應體並對其定位;系統性地開展大樣本X射線源的時變巡天監測。

我國規劃5顆新科學衛星:中國首顆太陽探測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將結束中國科學家一直使用國外太陽觀測資料的局面。這顆衛星將觀測並研究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相互關係和形成規律、太陽耀斑爆發和日冕物質拋射與太陽磁場之間的因果關係,研究太陽爆發能量的傳輸機制及動力學特徵等。

總結:中國計劃在未來5年左右研製併發射5顆新的科學衛星,有望在空間科學、技術和應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創新突破。專家表示,空間科學衛星是人類認知自然取得重大突破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對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可使中國在基礎科學方面不斷產出重大原創性成果,並將引領中國實現從航天大國到航天強國的跨越發展,爲航天產業升級提供新的增長點。

延伸閱讀

我國首顆量子衛星於7月將發射 給信息加上堅固的防盜網

我國2017年率先發射:全球首顆中學生科普衛星

實踐十號返回地球: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

我國規劃5顆新科學衛星 爭取於2020年前後發射待突破
掃碼關注公衆號

我國規劃5顆新科學衛星 爭取於2020年前後發射待突破 第2張
掃碼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