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惠生活 > 生活

古代有沒有教授一詞 古代的教授是什麼官職

生活1.63W

有。如今的教授一詞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職稱,但在古代太學中則是講學的博士。中國漢、唐兩代太學都設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學校始設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學以及明清兩代的府學也都設有教授。

古代有沒有教授一詞 古代的教授是什麼官職

在古代“老師”都有哪些稱謂?

師長

含有視老師爲尊長之義,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爲改,鄉人譙之弗爲動,師長教之弗爲變。”

夫子

原爲孔子門徒對孔子的尊稱,後來夫子成爲人們對教師的尊稱。《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山長、師傅、師父

是歷代對山中書院的主講教師的稱謂,其出處源於《荊相近事》。五代十國時期,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受業者衆多,蔣維東被尊稱爲“山長”。

古時老師的通稱。“師傅”一詞原本是太師、太傅、少師、少傅等官職的合稱,因爲這些職位負責教習太子,所以師傅也成爲老師的代稱。

古代有“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的說法,所以也將老師尊稱爲師父。《呂氏春秋·勸學》“事師之猶事父也。”

西席

也稱西賓。漢明帝劉莊當太子時,曾拜桓榮爲師,登皇位後,他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座次以靠西向東爲尊。漢明帝雖貴爲皇帝,仍然給桓榮安排坐西面東的座席,表示對啓蒙老師的尊敬。

宗師教授

原爲掌管宗室子弟訓導的官員。後逐漸演變爲衆人所崇仰、堪稱師表的人。如今的教授一詞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職稱,但在古代太學中則是講學的博士。

助教

在國子監任教的教師。西晉咸寧二年立國子學,始設助教,協調國子祭酒、博士傳授儒家經學。此後除個別朝代外,國子監中都設經學助教,稱國子助教、太學助教、四門助教、廣文助教等。

學博

原爲唐代府郡的學官。唐代府郡置經學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經教授學生,後泛稱學官爲學博。

講郎

原爲講授經書的官員。《後漢書·儒林傳》:“又詔高才生受《古文尚書》《毛詩》《穀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然皆擢高第爲講郎。”

教諭

原爲宋代京師小學和武學中的學官名。明清時期,縣設“縣儒學”作爲一縣之最高教育機構,內設教諭一人,另設訓導數人。訓導是指輔助教諭的助手,府學教諭多爲進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先生

“先生”一詞的最初含義是先出生的人,引申指長輩、知識豐富的人。後來,“先生”一詞被引申爲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禮記·曲禮上》:“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

現代教授的劃分

根據教育部和人事部聯合發佈的相關規定,把高校教師的崗位分爲13個等級。教授崗位分一至七級。其中正教授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教授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爲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