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惠生活 > 生活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 殿試之後的考試是什麼

生活2.68W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科舉制度是古代中國及受中國影響的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科舉從開創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爲止(世界上最後一屆科舉考試結束於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後經歷一千二百餘年。科舉考試通常分爲地方上的鄉試、中央的省試與殿試。鄉試第一名爲“解元”,中央省試爲“省元”,殿試第一名爲“狀元”。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 殿試之後的考試是什麼

鄉試介紹

唐宋時稱“鄉貢”、“解試”。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人,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明、清兩代定爲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凡本省生員與監生、廕生、官生、貢生,經科考、歲科、錄遺合格者,均可應試。逢子、午、卯、酉年爲正科,遇慶典加科爲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欽派。中試稱爲“舉人”,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爲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爲經魁,第六名稱爲亞魁。中試之舉人原則上即獲得了選官的資格。凡中試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

會試介紹

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因考試在春天舉行,故又稱爲春試或春闈。應考者爲各省的舉人,錄取者稱爲“貢士”,第一名稱爲“會元”。所謂會試者,共會一處,比試科藝。由禮部主持,在京師舉行考試。會試在北京內城東南方的貢院舉行。會試的主考官4人(明代爲2人)稱總裁,以進士出身的大學士、尚書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員,由部都請派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