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城市文化

上海爲什麼把小區叫“弄”?

所謂弄堂一般是指市區,原來是租界、現在集中在黃浦區(含吞併的南市區、盧灣區)、靜安區、徐彙區北部等地的石庫門民宅。這些民宅解放前多爲有錢人的住宅(廢話一般人誰蓋得起買得起)。解放後普通市民大量遷入,形成了上海的民宅風格。石庫門民宅一般通過小巷與大街相通,這些小巷一般被稱作弄堂或里弄。很多時候它們也會有自己的名字,例如步高裏。現在上海市門牌號的標記方式,如果是有一定規模的小區,一般爲「某區某路某弄某號某室」的格式。

上海爲什麼把小區叫“弄”?

在這之中:

某弄是小區出入口的路號。例如你們都聽說過的湯臣一品地址是浦東新區花園石橋路 28 弄,也可以寫作浦東新區花園石橋路 28 號。某號是單元號,例如某小區內有十幢住宅樓,每幢都是一個單元,那麼可以用 1~10 號來區分這些單元。如果是沿街的獨棟住宅樓,則會標記爲「某區某路某號某室」,這裏某號等同於之前的某弄。不過在上海話中人們也傾向於讀作「某區某路某弄某室」。

我猜測可能在其它城市會有直接以小區名稱標記地址的習慣,不過這個在上海難度非常大……除非非常熟悉的場合,否則都是稱路號的。

「把小區叫弄」,只是直接以小區的地址交流而已。

標籤:上海 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