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熱點

3000多年前長江白鱘被刻在金帶上 在古代擔任壓制水怪的角色

熱點1.73W

最近,位於成都的金沙遺址傳來令人驚喜的考古發現,那就是一對商周魚紋金帶被髮掘出土,這兩條金帶上刻畫了幾條“怪魚”,與白鱘高度吻合,並且不同於其他出土文物的動物圖案,還是比較容易辨認的,並且長江白鱘在古代擔任壓制水怪的角色,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具體情況

3000多年前長江白鱘被刻在金帶上 在古代擔任壓制水怪的角色

3000多年前長江白鱘被刻在金帶上

中國成都金沙遺址出土了兩條金帶,上面刻畫着四條奇怪的魚紋。經研究發現,這些魚紋實際上描繪的是長江白鱘,它被認爲是一種祭祀法器,在古代祭祀活動中擔任着壓制水怪的角色。

白鱘是長江特有的物種,體格龐大,通常體長2-3米,重達200-300千克,最長可達7.5米,最重可達1噸。它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也被稱爲“中國淡水魚之王”和“水中老虎”,在長江上游的生態系統中處於頂層。白鱘以其強大的游泳能力和兇猛的戰鬥力而聞名,其他水生動物見到它都會主動躲避。

古代成都金沙遺址所在地的古蜀先民是以捕魚爲生的,而長江水患頻繁,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困擾。因此,他們將白鱘作爲象徵力量和勝利的動物刻在金帶上,並用於祭祀活動中,寄託對水怪的信仰。這一發現不僅證實了古蜀文明的存在,也提供了研究古代宗教信仰的重要實物資料。

3000多年前長江白鱘被刻在金帶上 在古代擔任壓制水怪的角色 第2張

通過對商周魚紋金帶的研究,我們對古蜀文明有了更多的瞭解。除了白鱘之外,金沙遺址還出土了許多其他動物形象的文物,如太陽神鳥、石虎和青蛙等。這些文物反映了古蜀先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觀念。

金沙遺址與三星堆遺址相距僅38公里,兩處遺址的出土文物常常被拿來比較研究。根據專家的研究,古蜀文明起源於距今4500-3700年的寶墩文化,金沙遺址大約處於商末至春秋早期,是滅商聯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之一。這個發現將成都的城市史推進到了3000年前,對研究消逝的古蜀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應該繼續深入研究古蜀文明,通過跨文明對話,加深對這一古代文明的認識。同時,也需要加強工作,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歷史遺蹟,讓更多人瞭解和認識古蜀文明的偉大歷史和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