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熱點

解放碑文被拆!民衆諷刺:“是抹滅歷史的轉型正義嗎?”

熱點1.91W

臺灣屏東縣石門古戰場有一座紀念碑,碑文“澄清海宇還我河山”流露出當年當地人反抗日軍的決心。

解放碑文被拆!民衆諷刺:“是抹滅歷史的轉型正義嗎?”

但據臺媒11月21日報道,碑上的字跡現已被拆掉,當地民衆十分錯愕。

對於拆除碑文,屏東縣文化處強調沒有政治因素,只是想了解日據時期的字跡是否存在,拆下的碑文已被存放,正在研究如何呈現這兩段歷史

民衆譏諷道:“是抹滅歷史的轉型正義嗎?”身爲“牡丹社事件”受害者後代的原住民也覺得不受尊重。

“沒先考據就拆成光禿禿,實在一頭霧水!”來自高雄的遊客搖頭說,趁著天氣微涼到四重溪泡溫泉,順道前往石門古戰場等景點走走,沒想到石碑上的字全消失,周邊也沒有任何說明,不知道是歷史景點遭破壞,還是政府維修做一半,非常誇張。

石門古戰場是“牡丹社事件”遺蹟的一部分,在日據時期就以“石門戰跡”被指定爲史蹟。

1874年5月,日軍於屏東縣射寮村登陸臺灣島,隨後入侵石門(今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抗日派原住民強烈抵抗,但以失敗告終,牡丹社酋長阿祿古父子身亡。

“牡丹社事件”後,1936年,日方在此興建銅製的“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以彰顯日軍在“牡丹社事件”中的“功績”。

臺灣日據時期“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原貌

國民黨政府赴臺後,屏東首任縣長張山鍾將碑文改爲“澄清海宇還我河山”。

2011年,屏東縣政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將紀念碑列爲“碑碣”類歷史建築。

最近,石門古戰場遺蹟剛由屏東縣牡丹鄉公所收回管理。

牡丹鄉長陳英銘表示,縣文化處拆除碑文事前完全沒有通知公所,原住民都有“不受尊重”的感覺,甚至以爲是鄉公所做的“好事”。他認爲縣裏至少應該先和地方討論,讓鄉公所先與居民溝通,避免出現“有碑無文”的尷尬景象。

牡丹鄉一位老人說,根據口耳相傳的歷史,“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幾個字,在日據結束後就疑遭民衆鑿壞,如果想恢復原有樣貌,也應考證清楚再拆除,留下空白石碑實在不倫不類。

但屏東縣文化處指出,縣裏一直規劃要恢復“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原有歷史樣貌,本以爲日據時代字樣只是被覆蓋,所以拆下現有碑文,先保存在縣文資所。

沒想到拆下後發現原文已經不見,縣文化處認爲兩個時代的碑文都屬歷史遺蹟,待年底“文資審議委員會”討論後,再決定石柱上呈現哪個時代的碑文,而另一個碑文也會在一旁展示,並說明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