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一年二十四節氣先後順序 二十四節氣排列先後順序

導語:在我國,二十四節氣是一種能分辨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的準確方法,也是我國古代衆人智慧的結晶。那麼,大家知道一年二十四節氣先後順序是什麼?二十四節氣排列先後順序是什麼?小編在這裏爲大家整理出來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從中學習借鑑有用的知識。

一年二十四節氣先後順序

一年二十四節氣先後順序 二十四節氣排列先後順序

立春節氣

二十四節氣先後順序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它是上古先民通過觀察天體運行結合地理氣候、物候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農耕生產與地理氣候資源息息相關,優越的地理氣候資源是誕生農耕文明的重要條件。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區,有着巨大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從而形成了世界上最爲典型的季風氣候。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冬季受來自內陸的乾冷氣流的影響,天氣寒冷,乾燥少雨;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溼多雨。光照充足、降水豐沛、高溫溼潤的雨熱同期是我國非常優越的氣候資源。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水熱搭配好,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有利。氣候要素包括光照、氣溫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氣候重要的一個要素。廿四節氣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規律,在古代農耕生產中發揮了極爲重要的作用。

一年二十四節氣先後順序 二十四節氣排列先後順序 第2張

雨水

二十四節氣是誰設計出來的?

二十四節氣不是那一個人設計出來,它是由古代農耕社會的經驗總結。據歷史記載,在商代已經出現了“仲夏”、”仲秋“、”仲春“和”仲冬“四個節氣。 但是,並沒有將一年中天氣的劃分爲二十四節氣,僅僅劃分了四節氣。劃分的節氣太少,每個時間段的天氣不具體,反映天氣變化不精確。 到了周朝,已經人們已經劃分了8個節氣。轉眼間,到了西漢初年,在《淮南子》這本書已經出現了二十四節氣的記載了,一直延用到今天。在公元前104年,也就是漢武帝太初元年,二十四節氣正式納入了《太初曆》這個曆法。

二十四節氣適用地區都有那些?

在西漢漢武帝時期,採用了圭表測量在黃河流域太陽的影子,將一年中白天最短的那一天作爲立冬,以此作爲基準劃分二十四節氣,指導全國的農耕生產。很顯然,二十四節氣是以黃河流域作爲適用範圍!二十四節氣的天氣特徵,對黃河流域較爲準確,而對於全國其他地區不是很準確。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在日本、朝鮮、越南也有二十四節氣,只不過可看作一年中的天氣劃分罷了。二十四節氣雖然適用黃河流域,但可不是整個黃河流域,而指黃河中下游地域,當今的“河南”、“河北”、“山東”、“安徽”、“陝西”、“山西”等省份。

二十四節氣,不是對日曆中的自然月進行劃分的,早期它是根據北斗七星的斗柄轉角的角度劃分的,而不是將月份劃爲兩個節氣。現在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劃分的。

一年二十四節氣先後順序 二十四節氣排列先後順序 第3張

驚蟄

有關二十四節氣的農諺

1、穀雨到,布穀叫;前三天叫幹,後三天叫淹。

翻譯:穀雨節氣到了,布穀鳥就開始叫了。如果布穀鳥在穀雨節氣前三天就開始叫,那預示着接下來一段時間,雨水比較少。而如果布穀鳥在穀雨節氣到度了後三天才開始叫,那後面天氣的雨水很足。

2、五月端午晴,爛稻刮田膛。

翻譯:如果五月端午晴天不下雨,全年的雨水都會偏少,當問年的稻子會不結種,甚至顆粒無收,最後爛在田裏。

3、穀雨答下雨,四十五日無干土。

翻譯:穀雨節氣這天下雨了,那在後面的雨水比較多,換句話說就是穀雨時節雨量比平時要多得多。

4、小滿前後、安瓜點豆。

翻譯:從小滿這天起,氣溫回升快,雨水增多,農業進入搶種搶栽時期,版意味着在節氣小滿的前後是種瓜種豆的最好時間。

5、穀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權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