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古人常說的重陽節登高就是指爬山嗎 古代重陽節登高是不是爬山

導語:重陽節歷史悠久,從古代開始人們便非常積極的過這個節日,其中,這天人們會登高、插茱萸等。就現在來說,登高就是爬山了,但不知道古代是不是也此含義。那麼,古人常說的重陽節登高就是指爬山嗎?到底古代重陽節登高是不是爬山呢?我們一起來了解。

古人常說的重陽節登高就是指爬山嗎

古人常說的重陽節登高就是指爬山嗎 古代重陽節登高是不是爬山

重陽節登高

並不是。古人常說的重陽節登高並不是指爬山,而是登高望遠,求神拜佛。古人對神有一種崇拜之情,認爲山神能爲人免除災害,所以在重陽節登高以求庇佑。重陽之所以要登高,據魏文帝《與鍾繇書》說是:“以爲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這是以重陽含有長久的意思,因此值得“享宴高會”的說法。

重陽節爲什麼登高?

重陽日登高辟邪氣

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呢?這也有一種說法。因爲重九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爲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氣。這種稅法不免牽強附會,然而,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桓景帶領鄉民登高避災

後漢時代有名的仙人費長房,有一天對他的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你的家人將有災難,如果你帶了全家大小,人人用紅袋盛茱萸,掛在手臂上,登高飲菊花酒,便能避禍消災了。”

桓景屆時果然照師傅所說,全家上山遊玩,等到傍晚回家一看,只見所有的雞,狗,牛,羊等家禽,家畜;全部死光。他這才明白,原來這些家禽家畜,作了他們全家大。

桓景避災之說,雖爲神話,然而後世之人卻代代相傳,並視九月九爲登高避災、飲酒聚會之期,久之乃漸漸成爲我國的特殊風俗

古人常說的重陽節登高就是指爬山嗎 古代重陽節登高是不是爬山 第2張

登高

古人有山嶽崇拜情結,登山爲了祈福

有人提出,登高其實是源於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爲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古代先民生存環境極其艱苦,大多依靠採集和狩獵謀生。大山中生長的各種植物、隱棲的飛禽走獸以及潺潺溪流,使人類才得以生存繁衍。

如果逢高溫乾旱,山間密林可避高溫炙烤;洪水襲來,攀上高山可躲滅頂之災。此外,古人認爲山上雲霧繚繞,爲呼風雨喚雷電之神龍所居。而且,高山的雷電可以帶來火種,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因此,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持此觀點的人還將“崇”字本身作爲旁證:崇,形聲字,從山,宗聲。崇拜之“崇”原本就是對山嶽而言,因爲“山”即高山,“宗”爲神聖。以“宗”喻“山”或以“山”喻“宗”,都蘊含有尊崇、敬畏之意。

登高“辭青”說

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爲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古人常說的重陽節登高就是指爬山嗎 古代重陽節登高是不是爬山 第3張

登高

重陽節登高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桓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桓景病癒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爲民除害。桓景歷經艱險,終於在一座古山裏找到了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爲他不辭勞苦、爲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他爲徒,給他一把降妖寶劍,並密傳授降妖劍術。桓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有一天,仙人把桓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爲民除害了!”這時,仙人送給桓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祕訣,讓桓景立即騎着仙鶴趕回家去。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號,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着幾聲淒厲地吼叫,瘟魔衝出汝河,撲到山下。就在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桓景手持降妖寶劍,立即奔下山來,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鬥,桓景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