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珠峯是怎麼形成的 珠峯是怎樣被發現的

導語:珠峯是我國最高峯,也是世界最高峯。它位於我國和尼泊爾的邊界上,其地勢比較險要,而且氣候環境惡劣,所以能真正爬到峯頂的人沒多少個。但爲了測量,我國一定的年份,都要爬上去測量新高度。那麼,你知道珠峯是怎麼形成的嗎?最開始珠峯是怎樣被發現的呢?一起來了解。

珠峯是怎麼形成的 

珠峯是怎麼形成的 珠峯是怎樣被發現的

珠峯形成

珠峯所在的喜馬拉雅山地區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長的地質年代,從陸地上衝刷來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積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形成了這裏厚達3萬米以上的海相沉積岩層。之後,由於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喜馬拉雅山地區受擠壓而猛烈擡升形成珠峯。

據測算,平均每一萬年大約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馬拉雅山區仍處在不斷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釐米。

隨着時間的推移,珠穆朗瑪峯的高度還會因爲地理板塊的運動而不斷變化。有趣的是,珠穆朗瑪峯雖然是世界第一高峯,但是它的峯頂卻不是距離地心最遠的一點。這個特殊的點屬於南美洲的欽博拉索山。珠穆朗瑪峯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當地以及全世界的範圍內產生着巨大的影響。

珠峯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地處北緯 27°59′17″、東經86°55′31″,北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的定日縣境內(西坡在定日縣扎西宗鄉,東坡在定日縣曲當鄉,有珠峯大本營),南部在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境內。

珠峯是怎樣被發現的?

1715年入藏勘測的楚爾沁藏布、蘭本佔巴和勝住,是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峯的發現者。由於他們的工作,1719年的銅版《皇輿全覽圖》最早在地圖上正確地標誌了珠穆朗瑪峯的位置和滿文名稱,1721年的木版圖上又出現了其漢文譯名,這是地理髮現史與測繪史上的重大事件。

喜馬拉雅山脈是怎麼形成的?

珠峯是怎麼形成的 珠峯是怎樣被發現的 第2張

喜馬拉雅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塊仍在以每年大於5釐米的速度向北移動,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中,同時還處於板塊邊界碰撞型地震構造帶上。

據地質考察證實,早在20億年前,喜馬拉雅山脈的廣大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稱古地中海,它經歷了整個漫長的地質時期,一直持續到3000萬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紀末期,那時這個地區的地殼運動,總的趨勢是連續下降,在下降過程中,海盆裏堆積了厚達30000米的海相沉積岩層。到早第三紀末期,地殼發生了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在地質上稱爲“喜馬拉雅運動”,使這一地區逐漸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經地質考察證明,喜馬拉雅的構造運動尚未結束,僅在第四紀冰期之後,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還在緩緩地上升之中。 

喜馬拉雅山脈是從阿爾卑斯山脈到東南亞山脈這一連串歐亞大陸山脈的組成部分,所有這些山脈都是在過去6500萬年間由造成地殼巨大隆起的環球板塊構造力形成的。

大約18000萬年以前,在侏羅紀,一條深深的地槽——特提斯洋與整個歐亞大陸的南緣交界,古老的貢德瓦納超級大陸開始解體。貢德瓦納的碎塊之一、形成印度次大陸的岩石圈板塊,在隨後的13000萬年間向北運動,與歐亞板塊發生碰撞;印度-澳大利亞板塊逐漸將特提斯地槽侷限於自身與歐亞板塊之間的巨鉗之內。

在其次的3000萬年間,由於特提斯洋海底被向前猛衝的印-澳板塊推動起來,它的較淺部分逐漸乾涸;形成西藏高原。在高原的南緣,邊際山脈(外喜馬拉雅山脈)成爲這一地區的首要分水嶺並升高到足以成爲氣候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