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颱風形成機制與避險攻略


【科普】颱風的形成

颱風(typhoon)是發生在西北太平洋 和南海海域的強熱帶氣旋(風速超過32.6米/秒)。在大西洋 或北太平洋東部的強熱帶氣旋稱爲颶風,也就是說在中國、菲律賓、日本一帶叫颱風,在美國一帶則稱颶風。

到對流層上部。地面中心氣壓低是颱風的重要特徵,一般當地面中心氣壓低到990hPa時或以下時形成颱風。從颱風外圍到中心,存在着較大的氣壓梯度和很強的氣旋性輻合流場;在距中心數十公里處,風力達到最大,並伴有暴雨和巨浪;但在近中心附近的小範圍內,氣壓梯度很小,風息、雨止、浪消,出現了強熱帶氣旋特有的颱風眼景象。大多數會風發生在夏秋季節,絕大多數影響我國的颱風也出現在這兩個季節。其它季節亦可有少數颱風在熱帶海洋上形成,但其活動範圍一般只在緯度較低的地區。

形成機制

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擡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溼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擡升。如此循環,形成正反饋,即第二類條件不穩定(CISK)機制。在條件合適的廣闊海面上,循環的影響範圍將不斷擴大,可達數百至上千公里。

由於地球由西向東高速自轉,致使氣流柱和地球表面產生摩擦,由於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強,這就引導氣流柱逆時針旋轉(南半球系順時針旋轉),由於地球自轉的速度快而氣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轉的速度而形成感覺上的西行,這就形成我們現在說的颱風和颱風路徑。

在海洋麪溫度超過26℃以上的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由於近洋麪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升,使近洋麪氣壓降低,外圍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起來。而上升空氣膨脹變冷,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這樣近洋麪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後形成了颱風。

【科普】颱風來臨前的準備要點:

1.及時收聽、收看或上網查閱颱風預警信息,瞭解政府的防颱行動對策。

2.關緊門窗,緊固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

3.從危舊房屋中轉移至安全處。

4.處於可能受淹的低窪地區的人要及時轉移。

5.檢查電路、爐火、煤氣等設施是否安全。

6.幼兒園、學校應採取暫避措施,必要時停課。



【科普】 颱風來了如何避險?

1.儘量不要外出。

2.如果在外面,千萬不要在臨時建築物、廣告牌、鐵塔、大樹等附近避風避雨。

3.如果你是開車的話,則應立即將車開到地下停車場或隱蔽處。

4.如果你住在帳篷裏,則應立即收起帳篷,到堅固結實的房屋中避風。

5.如果你在水面上(如游泳),則應立即上岸避風避雨。

6.如果你已經在結實的房屋裏,則應小心關好窗戶,在窗玻璃上用膠布貼成“米”字圖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7.如颱風加上打雷,則要採取防雷措施。

8.颱風過後需要注意環境衛生,注意食物、水的安全。

7.露天集體活動或室內大型集會應及時取消,並做好人員疏散工作。

8.不要到颱風經過的地區旅遊或到海灘游泳,更不要乘船出海。




颱風形成機制與避險攻略
掃碼關注公衆號

颱風形成機制與避險攻略 第2張
掃碼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