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立冬的傳說故事 立冬吃餃子的傳說故事

導語:在北方,逢年過節都會吃餃子,尤其是東北地區,只要是個特殊日子,總要吃餃子,幾乎每年的24節氣都吃餃子。其中,立冬有吃餃子的習俗。立冬爲什麼要吃餃子?下面我們通過相關立冬的傳說故事之立冬吃餃子的傳說故事來了解。

立冬的傳說故事 立冬吃餃子的傳說故事

立冬的傳說故事 立冬吃餃子的傳說故事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立冬的傳說故事 立冬吃餃子的傳說故事 第2張

立冬爲什麼吃餃子

因爲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衛”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裏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藮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老北京人說:“立冬補冬,不補嘴空。”立冬的規矩是吃水餃,有“北吃餃子南吃鴨”之說,因爲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爲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所謂“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但這是玩笑的說法,只在民間流行,按規矩,立冬這天應吃“倭瓜”餡的餃子。

餃子餡,最平常得就是白菜肉餡和韭菜雞蛋餡了;如果再加上海鮮入餡,一般多加蝦仁、海米或者鮁魚。比較難做的就是鮁魚水餃,鮁魚洗淨內臟,要自己剁餡,決不用絞肉機,那樣的肉會失去很多味道,然後按一定比例和入豬肉,摻入少量韭菜做點綴,因爲鮁魚本身的鮮美,不需要添加味精、香油,更不需要加鹽。

立冬的傳說故事 立冬吃餃子的傳說故事 第3張

吃餃子的好處

1、芹菜豬肉餃

【材料】豬肉、芹菜、餃子皮、花生油、蔥、姜、花椒粉、醬油、鹽

【功效】平肝清熱,祛風利溼,滋陰潤燥。

【適應症】眩暈耳鳴,頭目脹痛,腦部熱痛,面色如醉,心中煩熱,急躁易怒,視力模糊,肢體麻木,腰腿痠軟,口燥咽乾,大便乾結。

2、茴香豬肉餃

【材料】豬肉、茴香、餃子皮、花生油、鹽、醬油、料酒、花椒、姜、香油

【功效】溫腎散寒,和胃理氣。

【適應症】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腰膝痠軟,精神不振,畏寒肢冷,性慾減退,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小腹脹滿,心下痞悶,不思飲食,噯腐吞酸,嘈雜疼痛,噁心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