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大地震前會頻繁發生小地震嗎 大地震前會經常有小地震嗎

導語:地震最主要的危害是使大量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員傷亡的元兇,所以平常大家要多學習一些地震相關的知識。有些朋友不清楚大地震前會頻繁發生小地震嗎?大地震前會經常有小地震嗎?接下去請大家收藏好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地震前會頻繁發生小地震嗎

大地震前會頻繁發生小地震嗎 大地震前會經常有小地震嗎

地震

不一定會頻繁發生小地震,發生地震的原因是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但是發生地震還需要具備一個因素,那就是要有足夠的能量,如果一個地方經常發生小地震,那麼地殼內的能量就會頻繁的被釋放出來,不會堆積能量,那麼剩餘的能量不足,所以通常來說不會引發大地震。

在地球內部傳播的地震波稱爲體波,分爲縱波和橫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波爲縱波,來自地下的縱波引起地面上下顛簸振動。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的波爲橫波。來自地下的橫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動。由於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於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而橫波總落後一步。這樣發生較大的近震時,一般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數秒到十幾秒後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橫波是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

大地震前會頻繁發生小地震嗎 大地震前會經常有小地震嗎 第2張

地震圖片

地震的叢集與災害

大地震發生後,跟隨而來的餘震具有明顯的時空叢集特徵。理論上,不論是2022年6月1日的蘆山地震,還是2022年6月10日的馬爾康地震,它們必然會有後續餘震,但一般而言,餘震所釋放的總能量可能不到主地震的5%。但是,前人也曾有研究表明,餘震序列中最大的震級可以達到主地震震級減1,說明一些大地震的餘震潛在危險性不可忽視。從主震-餘震觸發機制看,一個餘震的震級接近,甚至超過主震震級完全有可能。這種可能性可以用經典的古登堡-理查德關係描述,即在餘震序列中,震級大於M的餘震個數N也應滿足 log10N(M)=a-bM,其中a、b爲常數。

2022年6月1日發生在四川蘆山的6.1級地震可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啓示了餘震可以有足夠的潛在危險性。就2022年6月10日馬爾康地震,其後期監測該地震序列的活動規律極其重要。事實上,一些震級相當的強地震呈成對發生可能已近暗示了餘震災害的重要性,如1976年5月29日發生在我國雲南的龍陵7.3級和7.4級地震。再者,受一些主震後應力變化的獨特機理控制,餘震的分佈在空間上會隨時間而增大。這一切均爲地震學家研究地震時間、空間、大小帶來了極其嚴峻的挑戰。

大地震前會頻繁發生小地震嗎 大地震前會經常有小地震嗎 第3張

  地震發生

地震如何發生

受板塊運動、火山噴發、人類活動等衆多因素影響,我們居住的地球其內部不同深度存在着具有複雜時-空特徵的力。在特定力的作用下,地球內物質將發生變形,而當變形發生在岩石圈淺部時,這種力所造成的物質變形通常符合彈性關係;即如同一根受力的彈簧,它的壓短或拉伸量與作用在其兩端的力成線性正比。一般地,爲了定量一個物體的受力大小,可以將力轉化爲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力,即應力。隨着作用在彈性岩石圈上的應力不斷增大,彈性變形的介質將在極短時間內發生脆性破裂;這個過程又似我們雙手摺一根筷子,隨着用力不斷增加,筷子先是彎曲類似彈性變形,而後折斷發生脆性破裂。在彈性(地殼)岩石圈中,當形成的破裂伴隨兩側瞬態的相對運動時,即形成地震。這時,地震的大小可以用矩震級來標定,即:Mw=(lgM0)/1.5-10.7,其中 M0=μ?W?S,爲地震矩(M0,N.m),它等於地震破裂面面積(W,m2)、地震破裂面兩側位移(S,m)、彈性地殼的彈性模量(μ,N/m2)三者的乘積。當然,還有一些根據地震波振幅特徵來標定地震震級方法。他們與地震矩震級間有一定的經驗轉換公式,此不再表述。

需要說明的是,在經歷了幾十億年漫長的地質歷史演化後,我們腳下的地球內部在一定深度範圍內已經充滿了大量不同規模、不同運動方式、不同活動習性的斷層。在應力作用下,這些業已存在的斷層比它周邊的彈性介質更易發生(再)破裂和滑動。這解釋了爲什麼震級較大的地震大多發生在已有斷層上的主要原因。

當荷載達到斷層滑動(岩石破裂)所需應力極值時,斷層發生快速相對運動形成地震,並激發不同類型地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