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2018年幾月幾日入梅 2018年入梅時間哪一天

導語:黃梅天氣候非常潮溼,所以不管是生活壞境還是身體都要採取除溼措施。首先,我們得了解2018年幾月幾日入梅才能提前做好防潮的準備。那麼,2018年入梅時間哪一天呢?梅雨天一般集中出現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而每個地方的入梅時間都不一樣,下面我們來大概瞭解今年的入梅時間。

2018年幾月幾日入梅 2018年入梅時間哪一天

2018年幾月幾日入梅 2018年入梅時間哪一天

2018年幾月幾日入梅

2018年入梅時間哪一天

根據今年的天氣情況預測,今年的入梅時間爲2018年6月13日。

我國梅雨季節,一般只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纔出現。一般在5~6月。每年都不一定,時間長短也不同。一般梅雨過後,意味着炎熱的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長期晴空少雨炎夏的開始。

梅雨--初夏時期從中國長江流域到日本南部雨期較長的連陰雨。因時值梅子黃熟,故名。

梅雨產生於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邊緣的鋒區(可稱梅雨鋒),是極地氣團和副熱帶氣團相互作用的產物。梅雨雨帶的位置和穩定性,與副熱帶高壓的位置(脊線一般穩定在北緯20°~25°之間)和強度密切相關,還與西風帶有無利於冷空氣南下到長江流域的環流形勢有關。每年6月初,當大氣環流的形勢產生比較大的調整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跳到北緯20°以北,就開始人梅。當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進一步北跳,越過北緯25°時,梅雨期結束,這時長江流域進入伏旱期。

黃梅天爲什麼會多雨

2018年入梅時間哪一天

初夏時節,我國長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一帶,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時間的陰沉多雨天氣。時值江南梅子成熟,故稱“梅雨”或“黃梅雨”。又因此時溫度高、溼度大、風速小、光照奇缺,器物易發黴,所以又稱“黴雨”。 “梅雨”之稱來源於我國的一個氣象名詞,古代稱爲黃梅雨。早在漢代,我國就有不少關於黃梅雨的諺語;在晉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黃梅雨”的記載;自唐宋以來,對梅雨更有許多妙趣橫生的描述。宋代賀鑄曾被稱譽爲“賀梅子”,據說他曾在《青玉案》一詞中寫下“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名句。宋代陳巖肖在《庚溪詩話》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時,霖雨連旬,謂之黃梅雨”的記述。 歷史上所稱的“黃梅雨”,通常是指“梅”節令內的降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人們習慣上取“芒種”節氣爲梅節令,此時正值梅熟時節,因此也叫“黃梅”。 氣象學上,梅雨是東亞大氣環流春夏之交季節轉換期間特有的氣候現象,可分爲典型梅雨和迎梅雨(早梅雨)。典型梅雨一般爲6月上旬到中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陰雨,一般開始於5月中旬,爲期約半個月。迎梅雨後,雨帶常一度南退,此後再次北進而爲典型梅雨。多數年份,梅雨期持續20-25天,長的可達一個多月,短的只有幾天。少數年份不出現梅雨,雨帶從華南迅速越過江淮流域而進入華北一帶,稱爲“空梅”。湖北省的梅雨季節通常從6月中下旬開始,近30年裏梅雨結束時間爲7月9日

黃梅天身體祛溼

2018年入梅時間哪一天

其實中醫對溼氣的祛除有嚴密的邏輯和方法,早在東漢《傷寒論》金代《脾胃論》都有論述。並確定了從內外結合併順應四時的治療原則。

1、主責:健脾健胃、利水滲溼

2、在內:兼主責更益腎宣肺、清心淨肝、促腸胃等調和五臟六腑。溼氣的根源在於脾虛,雖首責脾,實非侷限在脾。所以真正的中醫祛溼的時候,必然會用健脾健胃的藥材再配合利水滲溼的藥材,同時兼顧五臟六腑才能真正從根本去溼。

3、在外:針對溼氣引發的表症同時用藥,短期消除表症,常常幾天就見效,讓溼氣重的人能增強信心,長期堅持吃下去。

任何事物都有生有滅有弱點能被攻破,溼氣也不例外,能夠被產生也能被消滅,要有信心有決心有耐心,慢慢與之周旋,網上傳的紅豆薏米,其實效果微乎其微。

古人在與溼氣的鬥爭中,發明了一個去溼氣的配方,一共有7位組成:芡實10g、紅薏米10g、懷菊花5g、枸杞5g、茯苓5g、梔子3g、甘草、這是祛溼氣最經典最有效的一個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