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新聞

秦兵馬俑身上發現多用途複合粘合劑 爲兵馬俑製作工藝和保護與修復提供依據

近來,關於兵馬俑的考古與研究有很多新的發現。其中,近日相關人員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即秦兵馬俑身上發現多用途複合粘合劑!這種複合粘合劑出現在陶勇的頭冠部、胳膊處等,而這項發現將爲兵馬俑製作工藝和保護與修復提供新依據。

秦兵馬俑身上發現多用途複合粘合劑

秦兵馬俑身上發現多用途複合粘合劑 爲兵馬俑製作工藝和保護與修復提供依據

兵馬俑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與秦陵博物院合作,在國際權威期刊《科技考古》(Archaeometry)上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在秦兵馬俑上新發現了一種多用途的複合材料,這種材料被廣泛用於兵馬俑製作中的填補、粘接,抹平等工藝中。研究人員表示,在過去秦陵兵馬俑坑的考古發掘過程中,他們在陶俑的頭冠部、胳膊處,包括陶馬腹部、腿部的斷裂處等很多部位,都發現過這種材料。此次最新研究發現爲了解兵馬俑的製作工藝和保護與修復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據。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俑作爲古代墓葬的一種陪葬品而出現,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建築結構:

秦兵馬俑身上發現多用途複合粘合劑 爲兵馬俑製作工藝和保護與修復提供依據 第2張

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裏有8000餘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築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牆。牆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牆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蓆,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坑頂至坑底內部的空間高度爲3.2米。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後,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用夯土填實,於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

價值影響:

秦兵馬俑身上發現多用途複合粘合劑 爲兵馬俑製作工藝和保護與修復提供依據 第3張

兵馬俑

秦俑豐富而生動地塑造了多種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風格渾厚、洗練,富於感人的藝術魅力,是中國古代塑造藝術臻於成熟的標誌。它既繼承了戰國以來中國的陶塑傳統,又爲唐代塑造藝術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被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蹟”、“人類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寶”。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