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54青年節的由來 54青年節是怎麼來的

資訊7.93K

導讀:一年那麼多個節日,我們能記住的不多,不過特別的節日,我們想忘也忘不掉,比如54青年節,時間在每年的5月4日,那麼你知道54青年節的由來嗎?54青年節是怎麼來的呢?不知道的話,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54青年節的由來 54青年節是怎麼來的

54青年節

54青年節的由來

五四青年節,爲民國初年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節日,是爲紀念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而設立的。

它來源於中國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爲中國青年節。1949年12月,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佈五月四日爲中國青年節。

青年節期間,中國各地都要舉行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青年們還要集中進行各種社會志願和社會實踐活動,還有許多地方在青年節期間舉行成人儀式。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爲“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54青年節是怎麼來的

五四青年節,每年一次,或隆重或簡樸,但其節日的意義永在。五四青年節有兩層含義:一是紀念五四運動;二是青年的節日。兩者共同構成了包含深厚歷史與現實內涵的精神原動力。

中國共產黨首次確定5月4日爲青年節

五四運動以後,中國青年作爲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54青年節的由來 54青年節是怎麼來的 第2張

青年節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爲了統一全國的青年運動,1922年5月5日(即馬克思誕辰紀念日),在廣州東園召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選出張太雷、施存統、蔡和森、俞秀鬆、高君宇5人組成的團中央執行委員會,施存統當選爲團中央書記。

中國青年運動開始進入新的階段,併成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中一支朝氣蓬勃的主力軍。這支力量在以後的革命中都起到了先鋒作用。

爲了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光榮的歷史傳統,進一步調動廣大民衆的抗日熱情,喚起民衆特別是青年一代,1939年5月4日,延安各界代表集會紀念五四運動20週年,在大會上確定5月4日爲中國青年節。在這一天,青年學生、工人、職員一律放假,來慶祝這個偉大的紀念日。毛澤東在這一天發表了著名的講演《青年運動的方向》:

“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纔在全國定爲青年節,這件事含着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說,它表示我們中國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人民民主革命,快要進到一個轉變點了。幾十年來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屢次地失敗了,這種情形,現在要來一個轉變,不是再來一次失敗,而是要轉變到勝利的方面去了。現在中國的革命正在前進着,正在向着勝利前進。歷史上多次失敗的情形,不能再繼續了,也決不能讓它再繼續了,而要使它轉變爲勝利。那末,現在已經轉變了沒有呢?沒有。這一個轉變,現在還沒有到來,現在我們還沒有勝利,但是勝利是可以爭取到來的。

1939年5月4日,毛澤東所著《青年運動的方向》

毛澤東在講話中,還就當時的革命目標、革命性質、革命的依靠力量以及中國青年努力的方向等對中國革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問題,藉助五四青年節確定之際提了出來,激發了廣大青年抗戰的熱情,增強了青年的信心和勇氣。

54青年節的由來 54青年節是怎麼來的 第3張

54青年節

國民政府反對將青年節定在5月4日

對於確定5月4日爲青年節,國民政府最初是不同意的。但當時正值國共兩黨建成愛國統一戰線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之時,所以國民政府也紀念青年節。可是隨着抗日進入相持階段,國共兩黨關係開始緊張,特別是皖南事變,衝擊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把國共合作的關係推向了破裂的邊緣。1942年,國民黨明令禁止5月4日這一天爲“青年節”,隨之將青年節時間改爲農曆3月29日(陽曆爲4月27日),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黃花崗起義七十二烈士犧牲的日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正式確定5月4日爲青年節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當車輪行進到1949年時,一切都得到了定論。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之後共產黨領導集體來到北平。這一年的“五四”青年節紀念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

5月3日晚7點,紀念“五四”文藝晚會在北大民主廣場熱烈舉行,到會的工人、學生、教員達6000多人。這是北平解放後文藝界空前的一次盛會。在會上,聞家駟演講了“文藝與政治的關係”,馮至談“什麼是寬容”,趙樹理演說“如何奪取反動文化的陣地”,卞之琳談“文藝的修養”,李廣田演講“關於北平文藝工作的回顧”,艾青“談詩”,何其芳談“知識分子與工農兵的結合”。會場的秩序和聽衆的情緒從始至終是寧靜中充滿了熱烈,在燈光下每個人的臉都顯得那麼年輕。大會直至深夜11時才散。

54青年節的由來 54青年節是怎麼來的 第4張

54青年節

爲紀念五四運動30週年,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特地給中國和世界科學工作者寫了一封公開信,陳述該會1200名會員的願望與無比堅定的勝利信心。信中首先對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意義作了歷史性的闡述,指出這一運動替後來中國的民主政治和科學培植啓示了一條發展的道路。尤其是中國共產黨在這一場運動的兩年後創立,更爲這個民主與科學的要求在萬分艱難與困苦的條件下加添了充實的內容與確切的保證。

爲紀念五四運動,《人民日報》開闢專欄,刊登《毛澤東同志論“五四”運動》、吳玉章《紀念“五四”三十週年應有的認識》、黃炎培《人民革命的信炮——五四運動》、楊振聲的《五四與新文學》、周建人的《科學與民主》、胡風的《從源頭到洪流——紀念“五四”三十年》、何干之的《五四的兩個基本口號》、俞平伯的《回顧與前瞻》、宋雲彬的《從“五四”看知識分子》、葉聖陶的《不斷的進步》、何家槐的《唯一的真理》,還有柏生的《幾個“五四”時代人物訪問記》、王亞平的《“五四”哺育了我》、臧克家的《會師》和五四以來中國主要的革命青年團體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