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2020雨水是幾月幾號 雨水節氣是什麼意思

資訊1.48W

導語: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日,也就在立春後的半個月以後。通常雨水後降雨增多,雨水充足,也順應萬物生長的需要,在雨水節氣裏,我們的飲食也要順應節氣的變化,下面我們看看2020年雨水時間:2020雨水是幾月幾號,還有關於雨水節氣是什麼意思的相關介紹。

2020雨水是幾月幾號 雨水節氣是什麼意思

2020雨水是幾月幾號 雨水節氣是什麼意思

2020雨水

2020年雨水時間:2020年02月19日 星期三

雨水節氣是什麼意思

雨水,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原本是指冬季過去,春天來臨,天氣轉暖,冰雪融化成水,萬物開始復甦。曆書說:“鬥知壬爲雨水時,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爲水,化而爲雨,故名雨水。”雨水時節,正是春雨綿綿的季節。這些年,北方由於暖冬效應,此時很少下雨,而我國南方地區雨日與雨量均有明顯增加,是名副其實的雨水時節。可以說,雨水時節是萬物欣欣向榮、草木萌生的時候。

雨水節氣過後,氣溫開始回升,溼度逐漸升高,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所以早晚仍然較冷。雨水時節因爲降雨增多,空氣溼潤,天氣暖和而不燥熱,非常適合萬物的生長。

“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自然降水現象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爲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2020雨水是幾月幾號 雨水節氣是什麼意思 第2張

雨水節氣

 雨水飲食要點

雨水時節氣候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皮膚、口舌乾燥、嘴脣乾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可多食大棗、山藥、蓮子、韭菜、菠菜等。由於春季爲萬物生髮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否則肝木生髮太過,則克傷脾土。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爲酸,脾屬土,味爲甘,木勝土。所以,雨水時節的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筒篙、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蔔、荸薺、甘蔗等。

此外,還應遵循以下飲食原則:飲食有節,忌暴飲暴食;不偏食,多食五穀雜糧;飲食清淡,忌膏粱厚味;飲食不可過冷過熱,過冷傷胃氣過熱灼內膜;不勉強進食,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飢強食則脾勞;怒後勿進食;食後不要做劇烈運動。

雨水養生宜食粥

孫思邈在《千金月令》中提到:“正月宜食粥”,這是因爲粥是易消化的食物,配合一些藥物而成的藥粥,對身體很有滋補作用,並且雨水時節肝旺脾胃虛弱,宜採用食粥的方法對脾胃進行滋補。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粥方達62種之多,清代醫學家王士雄更明確指出“病人,產婦,粥養最宜”,並將粥稱爲“世間第一補物”。

雨水養生宜輕補

在雨水節氣中,我國北方雖然雨水仍然較少,但地溼之氣漸升。並且早晨會有浮霜、飄露出現,所以針對其獨特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當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除風溼。又由於此時天氣依然寒冷,並且按照中國的陰陽八卦理論此節氣屬陰,陰具有收斂的性質,所以在這個特定的季節裏,還是可以適當進補的,只不過要輕補,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沙蔘等都是很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諺語說:“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大棗亦是此時的最好補品,因此物性平味甘,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糖有機酸、維生素乙、丙及黏液質等,是補脾和胃的佳品。老年人、孩童及脾胃素弱的人,春季宜經常服用大棗羹、焦棗茶,常可達到健脾生津、補中益氣的效用。

2020雨水是幾月幾號 雨水節氣是什麼意思 第3張

雨水

 雨水節氣養生

注意天氣變化

專家告訴我們,雨水的時候天氣變化無常,最好聽天氣預報,及時地觀察天氣的變化。如果晝夜溫差大於8℃~10℃就不要忙着減衣服,特別是老人和孩子。

防止寒氣浸襲

可能有些人頭髮脫得比較早,或者脫得比較多,有些人頭髮比較稀疏,這種人不宜過早摘掉帽子,尤其是進行早晚鍛鍊的老年人。因爲肩周炎、頸椎病對寒氣比較敏感,雨水時節早晚寒氣過重,容易造成舊病復發或疼痛加重。注意肩部和頸部的保暖,也是防止寒氣侵襲的好方法。

把握臨界溫度

對於老年人來說,在雨水時節最好把巧℃作爲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在巧℃以上,而且相對穩定時,纔可以減少身上的衣物。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上7天左右。身體較弱的人,或者高齡老人則要捂14天以上,這樣身體才能適應。

春捂重在下半身

由於人體下部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受風寒的侵襲,所以春捂的重點要放在下半身,而且還要注意下半身的鍛鍊,以促進血液循環。比如,可以用力按摩雙腿、搓腳、踢踢腿、活動活動膝蓋等。

最後,值得提醒的是,“春捂”也有一定的限度。從養生保健的角度講,“捂”也要捂得適宜。春捂過度,使人動不動就汗流俠背,不但不能使人免受疾病的侵襲,反而會使人體內的體溫調節紊亂,招致一些疾病。

要使身體能夠適應氣候的變化,減少疾病,春捂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多進行室外活動,或散步,或做操,或練拳,或參加其他體育運動,並要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