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熱點

這“嘎達”居然登上《紐約時報》,真是厲害!

熱點2.71W

一個東北的普通農村,名字都起得有些土——大荒地村,居然登上了美國的《紐約時報》?

這“嘎達”居然登上《紐約時報》,真是厲害!

這麼稀罕的事兒源於一位美國作家邁克爾·麥爾。2010年到2012年,邁克爾·麥爾在東北腹地的吉林市昌邑區孤店子鎮大荒地村一呆就是2年,在當地租了房子,睡着火炕,燒柴禾取暖,在小學當外教,他從自己的視角,記錄了大荒地村的農民、幹部、教師、金融從業者、企業家的故事。去年,他在美國出版了以大荒地村變遷爲核心的《東北遊記——大荒地村和中國鄉村的轉型》,中國的小村子大荒地村由此登上了《紐約時報》

麥爾不知道的是,在他走後,一場更爲徹底的農村土地變革,讓大荒地村發生了大變化。這就是大荒地村實行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試點。

這一改,改出了農村新天地。還是那些人,還是那些地,農村發展的活力不一樣了。大荒地村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萬多元,超出去年全國農民人均收入水平一倍。村民們編了順口溜讚美新生活:“大荒地,地不荒,落地窗前稻花香。”如果看到這個最新發生的變化,麥爾一定後悔早去了大荒地村幾年。

三權分置改革將影響9億人

下面,就要來說下這個“三權分置”改革了。不誇張地說,這項改革將影響我國一多半的人口。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要求在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相關改革任務。“三權分置”改革,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我國農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自我完善。

爲什麼要實行“三權分置”?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實行農戶承包經營,土地集體所有權與農戶承包經營權實現了“兩權分置”,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重大創新。而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量勞動力離開農村,承包農戶不經營自己承包地的情況越來越多。現階段實施“三權分置”,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爲承包權和經營權,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是我國農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創新。

“三權分置”有啥好處?

理解“三權分置”,可以記住三句話: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農業部長韓長賦說,實行“三權分置”,賦予新型經營主體更多的土地經營權能,有利於促進土地經營權在更大範圍內的優化配置,提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三權分置”實現集體、承包農戶、新型經營主體對土地權利的共享,有利於促進分工分業,讓流出土地經營權的承包農戶增加財產性收入,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規模收益。

農民利益如何不受損?

實施“三權分置”,不少農民都擔心自己的利益如何保障?土地流轉出去了,自己的權益會不會受到損害?

要保證農民利益不受損,必須做到以下幾點(請仔細看,信息量很大):

——要確權登記,就是要穩定土地承包關係。目前,農戶承包地仍然存在面積不準、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健全等問題,這使許多農民心裏不夠踏實,總擔心土地流轉出去自己的權益無法保障。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要搞好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頒發權屬證書,強化物權保護,爲土地經營權流轉奠定堅實的產權基礎,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要有序流轉,就是要確保土地經營權流轉規範有序進行。一方面強調鼓勵土地流轉,另一方面強調土地流轉要有序。什麼是有序?就是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不超越階段;尊重農民的意願,不強迫命令;保護經營者權益,不隨意毀約;遵守法制規範,不留隱患漏洞。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不能人還沒有出去,就強行把地給流轉了,那會影響土地流轉健康發展的基礎。土地流轉一定要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市場配置資源原則,政府主要是搞好管理和服務,嚴禁下指標、定任務,防止欲速不達。

nbsp;——要適度規模,就是要把握好規模經營的度。發展規模經營勢在必行,但規模要適度,不能脫離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到底多少算“適度”,各地可依據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生產條件,研究確定本地區土地規模經營的適宜標準。

“三權分置”的原則和底線是什麼?

說了這麼多,還想再強調下,做好“三權分置”的改革工作,必須把握三項原則,堅守一條底線。

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根本地位。要充分維護農民集體對承包地發包、調整、監督、收回等各項權能,發揮土地集體所有的優勢和作用,切實保障集體成員的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確保農民集體有效行使集體土地所有權。

嚴格保護農戶承包權。農村集體土地由作爲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民家庭承包。要充分維護承包農戶使用、流轉、抵押、退出承包地等各項權能。不得違法調整農戶承包地,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權作爲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平等保護經營主體依流轉合同取得的土地經營權,保障其有穩定的經營預期。要依法維護經營主體從事農業生產所需的各項權利,鼓勵採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等多種經營方式,探索更多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有效途徑

三個原則之外,還要堅守農地農用的底線。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必須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要加強對工商企業下鄉租賃農戶承包地的准入監管,加強土地流轉用途管制,嚴禁借土地流轉之名搞“非農化”建設。工商企業進入農業,應主要在產前產中產後提供服務和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把一般種養環節留給農民,與農民形成利益共同體。要謹記這一句話,“老闆下鄉,應是帶動老鄉,而不是代替老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