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圓周率是誰發明的 圓周率第七位有效數字的人是

導語:我國很久就出現了圓周率的概念,而我國最早提出圓周率的人是西漢末年的劉歆,之後就是東漢的張衡等等。那麼,圓周率最早是不是我國發明的呢?到底圓周率是誰發明的?圓周率第七位有效數字的人是誰?一起來了解。

圓周率是誰發明的 圓周率第七位有效數字的人是

圓周率是誰發明的 圓周率第七位有效數字的人是

圓周率的發明

圓周率是一個概念,一個定義,不存在由誰發明的問題。而對於圓周率精確計算,在各個時期達到如何的精度是有記錄的。數學家祖沖之爲圓周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計算出圓周率第七位有效數字的人。

1、第一個用科學方法尋求圓周率數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圓的度量》(公元前3世紀)中用圓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周長確定圓周長的上下界,從正六邊形開始,逐次加倍計算到正96邊形,得到(3+(10/71))< π < (3+(1/7)) ,開創了圓周率計算的幾何方法(亦稱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π值。

2、中國數學家劉徽在註釋《九章算術》(263年)時只用圓內接正多邊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確到兩位小數的π值,他的方法被後人稱爲割圓術.他用割圓術一直算到圓內接正192邊形.

3、南北朝時代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的π值(約5世紀下半葉)。

4、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國人奧托得到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爲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

圓周率第七位有效數字的人:祖沖之

圓周率是誰發明的 圓周率第七位有效數字的人是 第2張

圓周率

祖沖之算出圓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簡化成3.1415926,祖沖之因此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位將圓周率值計算到小數第7位的科學家。祖沖之還給出圓周率(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第7位。祖沖之對圓周率數值的精確推算值,對於中國乃至世界是一個重大貢獻,後人將“約率”用他的名字命名爲“祖沖之圓周率”,簡稱“祖率”。

圓周率的應用很廣泛,尤其是在天文、曆法方面,凡牽涉到圓的一切問題,都要使用圓周率來推算。如何正確地推求圓周率的數值,是世界數學史上的一個重要課題。中國古代數學家們對這個問題十分重視,研究也很早。在《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中就提出徑一週三的古率,定圓周率爲三,即圓周長是直徑長的三倍。此後,經過歷代數學家的相繼探索,推算出的圓周率數值日益精確。

東漢張衡推算出的圓周率值爲3.162。三國時王蕃推算出的圓周率數值爲3.155。魏晉的著名數學家劉徽在爲《九章算術》作注時創立了新的推算圓周率的方法——割圓術,將圓周率的值爲邊長除以2,其近似值爲3.14;並且說明這個數值比圓周率實際數值要小一些。劉徽以後,探求圓周率有成就的學者,先後有南朝時代的何承天,皮延宗等人。何承天求得的圓周率數值爲3.1428,皮延宗求出圓周率值爲22/7≈3.14。

祖沖之認爲自秦漢以至魏晉的數百年中研究圓周率成績最大的學者是劉徽,但並未達到精確的程度,於是他進一步精益鑽研,去探求更精確的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