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除夕必然是大年三十嗎 每年的除夕都是臘月三十嗎

導語:到了除夕這一天,大家都會過得豐富多彩。最常見的就是家家戶戶都會聚在一起,做各種好吃的菜來吃團圓飯。有些朋友來諮詢,除夕必然是大年三十嗎?每年的除夕都是臘月三十嗎?接下去請大家收藏好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夕必然是大年三十嗎

除夕必然是大年三十嗎 每年的除夕都是臘月三十嗎

除夕

不是大年三十。因爲按照農曆年的算法,一年中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如果臘月適逢小月,就沒有年三十了。如果最後一個月是大月,那麼大年三十肯定就是除夕夜。

我國現同時用兩種曆法,一種是西方通用的公曆,大月31天,小月30天;還有一種是陰曆或稱農曆,是我國古時按月亮盈虧圓缺變化的週期安排的,稱之爲“朔望月”。在月亮圓的時候爲“望”是十五,看不到月亮時稱“朔”爲初一。但是,一個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約爲29.5天,並非整數,而一個月的天數必須要用整數表示,因此有時是小月29天;有時是大月30天。沒“年三十”也很正常的。

“從農曆看,雖然大多時候都是年三十過春節,但沒大年三十、到年廿九其實是也很正常的。”王思潮對記者表示。據瞭解,2000年、2001年、2003年、2006年春節前都沒有年三十。據瞭解,不單2012年(龍年)春節,2013年(蛇年)春節前也沒有年三十。還有專家認爲,過年有沒有“三十”都沒有關係。“人們常把‘除夕’和‘大年三十’當成同一天,其實除夕的準確含義是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從天文曆法上來講,除夕既可能是臘月廿九,也可能是臘月三十。

除夕必然是大年三十嗎 每年的除夕都是臘月三十嗎 第2張

  除夕圖片

除夕和春節哪個重要?

除夕和春節並無主次之分,因爲現今兩個節日已經合二爲一了。

除夕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通常設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爲大年三十。這一天在古時候稱爲“歲除”,又叫“除夕”。除夕這一天,家裏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稱守歲。

春節俗稱“年節”,古稱“元旦”。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爲“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民國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爲“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爲“春節”。

傳統的、民俗的、真正的“年”,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龍擡頭”爲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高潮。由於春節與大年緊密連接在一起,再加上時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們將這兩個傳統節日合二爲一了。

除夕必然是大年三十嗎 每年的除夕都是臘月三十嗎 第3張

  過除夕

過年有什麼傳統文化?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期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寸、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

(3)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爲“饋歲”;酒食相邀,稱爲“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爲“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爲“守歲”。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爲“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爲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爲夜半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