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除夕爲什麼叫大年三十 除夕爲什麼稱爲大年三十

導語:除夕是一個值得衆人慶賀的節日,因爲在除夕的時候,一家人都會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除夕也叫大年三十,那麼,大家知道除夕爲什麼叫大年三十?除夕爲什麼稱爲大年三十?接下去小編帶大家來學習下吧,漲知識的節奏,還不趕緊來圍觀圍觀。

 除夕爲什麼叫大年三十

除夕爲什麼叫大年三十 除夕爲什麼稱爲大年三十

除夕

每年農曆12月的最後一天,民間稱“年三十”、“大年夜”,又稱“除夕”,有辭舊迎新的說法。

除夕的傳說: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很兇猛的怪物叫做“夕”,每到年末出來吃人,每到這時候,人們就要成羣結隊的拿着瓢盆一路敲打,驅趕夕,後來,人們製作了炮竹,讓夕感到害怕,不敢隨意傷人,但是,炮竹不能一直放啊,聲音沒有了,夕又會出來,一次,夕又出來害人,其中一戶村民因門外放了一條紅色的布免受破壞,後來,人們發現夕懼怕紅色,於是就有了年三十,家家戶戶帖春聯,放炮竹來驅趕年獸,以求新年安寧,這種習俗就流傳了下來。所有年三十又叫除夕。

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後一天,這一天,我國還尊崇着最傳統的節日習俗,在這一天,在外的遊子需要歸家團聚,因此衍生了很多的傳統習俗。

1、吃團圓飯。據說,在古時候,年三十,牢裏的犯人都能出來和家人團聚吃個飯。

2、遵循“尚坐尊東”、“面朝大門爲尊”的習俗。家中聚餐,晚輩們都遵守着這一禮儀,還有在餐桌上,長輩們不動筷子,晚輩是不能動筷子的。

3、守歲。年三十的晚上,家中的長輩會給我們小輩們發“壓歲包”,寓意辭舊迎新,等12點的鐘聲敲過,大人們就放炮竹迎接新年。

4、看春晚。年三十的晚上,雷打不動的春晚,家人們一起吃着團圓飯,看着春晚,結束久的一年,迎接新一年開始。

除夕爲什麼叫大年三十 除夕爲什麼稱爲大年三十 第2張

  除夕圖片

各地過除夕的習俗

上海:“開門紅”

農曆正月初一爲春節,俗稱過年。年處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稱“開門炮”,其原意是驅邪,,企求全家興旺平安。年初二清晨,各商店及手藝人都焚香敬神,稱“燒利節”,中午十分,店主還設酒款待店員,一起祈求新年生意興隆。年初五,相傳爲財神生日,大街小巷的商店開門營業,這一天中午每家都吃餛飩,以示兜財。此外在鄉間田頭還有木人頭戲(今稱木偶戲)。

東北:粘豆包

進入臘月後會先殺一頭豬,請村裏人吃一頓,以示慶祝。然後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黃米作皮包上豆餡製成,幾乎家家都做,多則上百斤,少的也有幾十斤,可以吃上一個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餃子。

除夕爲什麼叫大年三十 除夕爲什麼稱爲大年三十 第3張

  除夕圖

蘇州、北京、臺灣:等待鐘聲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臺灣等。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誌着新春的來臨。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爲"分夜鍾"。這口鐘,已成爲蘇州城鄉方圓數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信息。寒山寺鐘聲還出現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現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姑蘇城鄉,到了守歲的最後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宏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戶,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爲了一種時代的象徵。

北京:祭祖、接神、接竈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竈。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裏,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海南:“吃新節”

海南至今仍保持着他們民族古老的生活習慣與風俗,“吃新節”就是其中之一。"吃新"就是吃新收穫的勞動成果。飯,是用剛從田中收割來的新穀米煮的;酒,是用新糯米釀的;菜、魚、肉等均是當年種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