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元節的由來與習俗

導語:隨着中元節的臨近,在民間流傳的一些由來與習俗越來越受到了大家的關注。有些朋友對中元節的相關知識感興趣,那麼,大家知道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中元節的由來與習俗有哪些?今天小編就爲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元節的由來與習俗

中元節

中元節的來歷

來歷是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爲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爲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爲,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爲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爲陽,鬼爲陰;陸爲陽,水爲陰。水下神祕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裏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裏。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元節的由來與習俗 第2張

 中元節圖

中元節習俗

薦新祭祖

薦新祭祖是這個日子的核心價值。道教說這天是地官赦罪日,佛教說是佛歡喜日。民間則視爲是祭祖悼亡的日子。《東京夢華錄》記載,過去每年一到七月初七,商家的營銷活動就開始了,出售各種祭奠物品、服裝衣帽等。明清資料顯示,西南很多地方從七月初七開始打掃家裏,把祖宗牌位請出來,老人生前愛玩的字畫之類掛出來。到了七月十三、十四、十五,早晚上供,倒茶敬香。七月十五要送老人回去。除了接老人的,也有上墳的。

布田祈谷

布田祈谷,祈禱穀物豐收。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地官掌管豐收之事。拜地官,希望今年獲得更好的收成。布田,就是在田裏穀穗上掛五色小旗,也叫插彩。後來佛教七月三十燒地香,是對這個習俗的吸收。隨着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這些習俗現在沒了,但它們的變體還在。

普度施孤

幫自己祖先燒紙,也照看下鄰居的祖先。過去掃墓修墳,左鄰右舍的墓也要象徵性地掃掃,打打招呼。和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差不多。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元節的由來與習俗 第3張

過中元節

中元節吃4食

吃鴨子

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爲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寓意把不好的事情全部壓下去,平平安安,多福多壽。此外,鴨子也是非常適合秋天食用的,因爲秋天天氣非常乾燥,而鴨肉性涼味甘,有滋陰補虛、清熱生津的功效,能夠很好的防秋燥,且鴨肉脂肪低,易於消化,吃了不發胖,所以多吃點鴨肉是非常有益的。

吃扁食

中元節的時候,南方一些地方吃扁食,北方則吃餃子。扁食樣子和餃子有些相似,但扁食皮薄如蟬翼,晶瑩剔透。聽說,把扁食皮放置在報紙上,你能夠清楚地看到報紙上的每一個字。餡料也有很大的不同,味道有甜、有鹹。一般鹹味的扁食裏肉餡兒居多,甜味的扁食則可以蒸了吃。中元節吃扁食可以消除負能量,遠離黴運,吸走髒東西。

吃花饃

陝北地區,中元節他們會吃花饃,花饃又稱“面花”“麪塑”,是一種漢族傳統名點,因花式各樣而命名爲花饃。每年的中元節是當地農家婦女展示手藝的節日,花饃製作時有很多講究的,其中送給長輩的捏成人型,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捏成魚形,意喻連年有餘。送給晚輩的捏成羊型,用羊羔跪乳來提醒孩子不要忘了長輩的養育之恩。

吃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