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打春是什麼意思 打春時有什麼講究

導語:二十四節氣中,每個節氣都有相應的習俗,這些習俗大多都是以前流傳下來的,直至現在,到了節氣的時間,民間還會舉行慶祝活動和風俗。而立春作爲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有很多習俗活動的,比如說咬春、立春祭、打春等等。那麼,打春是什麼意思呢?打春時有什麼講究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打春是什麼意思 打春時有什麼講究

打春

 打春是什麼意思

打春,是中國民間風俗,指立春那天用鞭子抽打泥做的春牛以祈豐年或是敲打小鑼、竹板等,唱着歌詞,挨戶索取錢財的習俗。

打春,是立春節氣習俗之一。立春爲二十四節氣之首,是干支歷的歲始,乃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舊時人們在立春歲始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日用紅綠鞭抽打,因此該習俗活動稱爲“打春”。在民間有在立春日舉行“鞭打春牛”儀式迎立春,祈福五穀豐登。

示例:宋·晁衝之《立春》詩:“自慚白髮嘲吾老,不上譙門看打春。”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立春》:“立春前一日……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絕早,府僚打春。”

 立春爲什麼在民間稱之爲“打春”?

稱立春爲“打春”的說法,其實和古代的一種民俗活動——“立春鞭春牛”有關。早在先秦時期,每到隆冬時節,各級官府就有“出土牛以送寒氣”的規制,這是春牛之緣起。後來人們將這個習俗確定在了立春,立春之日製作土牛送別寒冬,然後提示農民趕緊準備春耕。

打春是什麼意思 打春時有什麼講究 第2張

立春鞭春牛

關於以土製牛的原因,宋代《藝苑雌黃》中這樣解釋:按照五行學說,冬季屬水,而土克水;土負責生養,牛負責耕地。所以用土做的牛,既起到送寒的功能,也體現勸耕的作用,一舉兩得。但最初只是製作土牛,以送寒和勸耕,還沒有鞭打土牛的習俗。

從先秦時期開始,立春之日的官方習俗主要還是“迎氣”。天子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穿着青色的衣服,到東郊迎候春天的到來。在“迎氣”之後,順便“籍田”,然後是“班春”。

“籍田”就是官方舉行象徵性的耕田儀式,爲民衆進行示範;“班春”就是頒佈春令,督促民衆及時耕作。用泥土塑造耕牛和耕人的形象,並進行展示。立春之時製作的土牛,也漸漸地被改稱爲春牛。

從宋代開始,立春習俗逐漸變成造春牛、進春牛、送春牛、鞭春牛、爭春牛、買春牛。其中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原來莊嚴的的迎氣儀式,逐漸被世俗的鞭春習俗所替代。對於春牛的鞭策,也是關於勸耕的行爲藝術。鞭打春牛,意思是說,您已經歇息一個冬天了,該到田地裏忙活了!

打春是什麼意思 打春時有什麼講究 第3張

鞭春牛

土牛由官府製作,鞭打土牛的儀式皇帝也要參加,民衆是立春當日,皇帝是立春前一天。各級官員以及民間也都效仿皇帝,象徵性地以五色絲杖鞭打春牛,很有儀式感。

鞭打之後,老百姓會去爭搶土牛碎片,覺得這樣很吉利,會沾上一點好運氣。直到近代,民間還有“摸摸春牛腳,賺錢賺得着”的說法。後來,民間也漸漸有了微縮的土牛,像貓一樣的大小,作爲民間工藝品,人們相互饋贈。

明清時期,立春鞭春牛的習俗似乎更加隆重。民衆競相圍觀官府舉辦的鞭春儀式,被稱爲“看春”。看春的過程中,人們往往用五穀拋打春牛。鞭春之後,大家還爭搶春牛的碎片,希望以此保佑五穀豐登。

而鞭春牛的儀式流程變得更加繁瑣。春牛的形象、顏色按照年份的天干地支,也有了嚴格的規範。立春日的迎春儀式甚至精確到了春神與春牛的相對位置,精確到了官員跪拜、叩謝、恭請春神的各種細節。

打春是什麼意思 打春時有什麼講究 第4張

立春鞭打春牛

各級官府是“遵制鞭春”:一方面是禮敬春神,一方面是鞭打春牛。而民間,既打春,也拜春,相互道賀春天的來臨。立春鞭打春牛,甚至打碎春牛,所以也使立春常常被人們稱爲“打春”。

春季勸農,逐漸成爲官方的一種“規定動作”。而且民間也有來自族長、鄉賢或父兄的勸耕,言辭懇切,形式多樣。勸耕,就是把訴求明確的教化以行爲藝術的方式來體現,進而變成了人們樂於親近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