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新聞

端午節傳統節日小長假存廢惹民爭議

即將迎來端午小長假,放假總是值得大家高興時刻。擁有一個假期你可以愜意的放鬆玩耍。但是有部分民衆的聲音不可忽略。就是放假的方式。他們對小長假存廢仍惹民爭議不斷。尤其針對春節放假天數過短招致普遍詬病,在大多數法定節假日總限定在三天內的情況下,他們提議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是否能不放假,將此留存而增加春節長假的建議也隨之而起。這將對於在外地工作的上班族而言意義重大。

民俗節日不只休閒

“要首先弄清楚一個概念,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並不是單純的休閒假,不同於一般意義的休息日,應該是有着特定文化內涵的民俗活動日。”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田兆元教授向記者表示,我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長期的歷史積澱已經形成了一批世代相傳、富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日,國家把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傳統節日列入了法定假日,着眼的就是這些傳統節日所具有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紀念意義。正是從這一點來說,民俗節日全民放假還是有其必要性的,是鼓勵人們去從事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活動,與一般的休假是兩個概念。比如清明節祭掃先輩,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等,這些活動是具有很高的社會文化價值的。

節假過於零亂無序

與世界上多數國家的法定節假日多爲添補雙休日不同,我國習慣採用“挪假”的方式拼湊起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節假。以2013年爲例,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等總共放了29天的假,但“貨真價實”的假日只有11天,其餘的竟是挪用了7個週日和5個週六。有專家表示,一個國家的全民假期如果在宏觀層面挪動比較多,就會對人們的經濟行爲、生理心理和社會管理產生很大的影響,比如,假日綜合徵、出行擁堵、消費透支等。近年來,對於我國習慣性地通過前挪後移拼接長假的做法,更是引來不少非議。

我國把清明、端午、中秋列爲法定休假日,也是近幾年尊重、弘揚傳統民俗文化的產物。但由這些民俗假日拼湊而成的小長假,仍未脫離“挪假”的慣用思維。今年的清明、端午恰逢雙休日,享受到了補假一天。但蹊蹺的是,原本也在雙休日的中秋節,理應按規定順延補假一天以湊足三天小長假,不料卻被挪到了國慶節,由此造成了今年中秋只休兩天的結果。然而,此舉在坊間的反響卻並不特別“正面”。有網友表示,連中秋小長假都可以人爲挪用,這至少說明,在假日主管部門的意識裏,民俗節假並非必須“連休三天”的,也是可以有很大彈性的。

節日假日概念不同

針對少數人提議乾脆取消端午、中秋等民俗節日的全民放假,而是把這兩天挪到過年,以增加春節假期的建議,多位專家均表示並不認同。國家發改委曾就調整我國的法定節假日做出過說明,認爲節日和假日是兩個既相互聯繫又有所區別的概念。一般來講,一個國家的節日可能有很多個,但不是所有的節日都能夠成爲假日。當一個節日對國家或民族具有重大的歷史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政府和民間安排有重要慶典活動時,纔有可能成爲國家法定假日。國家法定節假日首先是節日,然後纔是假日,是以國家法令的形式確定的全民公共假日。

上師大旅遊學院旅遊學系副主任馬劍瑜博士也認爲,端午等民俗節日放假是有其必要性的,不能被隨意“挪”到春節長假,畢竟兩者的文化落腳點是不一樣的。“現在將清明、端午乃至中秋定義爲小長假,是比較合理的,可以讓廣大市民利用這三天時間實現短途出行或郊遊,而且出行的目的地也是與春節有所不同的。事實上,在端午等特定節日出行,許多人是將相關的民俗活動穿插其中的。比如,清明節時的踏青,端午節時去農家學做香囊和包糉子、去河湖泛舟等。許多家庭還將傳承民俗文化與親子、運動等現代生活主題相結合,這遠比呆在家裏打發休閒時光更有意義。”她說。

》》》點擊瞭解更多資訊(本站)

端午節去哪兒?2015端午節雲南旅遊推薦

上海應對端午節出行高峯 部署好交通運能保障

端午節出境遊日本將取代韓國受熱捧

端午節傳統節日小長假存廢惹民爭議
掃碼關注公衆號

端午節傳統節日小長假存廢惹民爭議 第2張
掃碼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