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新聞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現身洞庭湖 表明洞庭湖水生生物棲息環境有所改善

一座湖水的水質如何,可以從生活在該湖裏的生物看出來,優質的水質,魚類會喜歡在這裏生存,反之則很少見到。近日,有科研人言檢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現身洞庭湖,他們表示,這就表明洞庭湖水生生物棲息環境有所改善!下面一起來了解情況。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現身洞庭湖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現身洞庭湖 表明洞庭湖水生生物棲息環境有所改善

長江鱘現身洞庭湖

11月2日上午,在湖南益陽南縣茅草街“南洞庭湖草龜中華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監測到一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鱘,這是科研人員首次在洞庭湖水域監測到該物種。

長江鱘又名達氏鱘,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上游的干支流,是長江特有魚類。此前受水利工程建設等因素影響,長江鱘種羣資源嚴重衰退,早在1988年就被列爲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98年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當日,科研人員監測到的這尾長江鱘全長85釐米,重約4kg,科研人員在測量完基礎生物學數據後,對其進行健康檢查,確保無傷後,漁政人員將其放歸原水域。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廖伏初總工程師介紹,此前僅在文獻中記載洞庭湖、湘江有長江鱘分佈,此次南縣水域監測到長江鱘,表明洞庭湖水生生物棲息環境得到了一定改善。

體型特徵: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現身洞庭湖 表明洞庭湖水生生物棲息環境有所改善 第2張

長江鱘生活環境

長江鱘成熟個體的體長分佈在75-105釐米,體重爲4.5-12.5千克;雌性爲6-8齡,體長爲99-108釐米,體重爲9-15.9千克。長江鱘最小性成熟個體,雄性爲4齡,雌性爲6齡。

背鰭48-53;臀鰭32-34;胸鰭38-39;腹鰭30-31。鰓耙19-55。體長爲體高的6.70-8.83倍,爲頭長的2.77-3.25倍;頭長爲吻長的1.97-2.13倍,爲眼徑的8.79-18.00倍,爲眼間隔的3.60-4.12倍。

體長梭形,胸鰭前部平扁,後部側扁。頭呈楔頭形。吻端尖細,稍向上翹。鼻孔大,位眼前方。眼小,均位頭側中央部。口下位,橫裂,能伸縮,上下脣具有許多細小突起。吻的腹面具2對長觸鬚,其長約等於須基距口前緣的1/2。鰓裂大。鰓耙多且排列緊密,薄片狀。背鰭1個,後位,起點在腹鰭之後,近於尾鰭。臀鰭起點稍後於背鰭。胸鰭位低,位鰓孔後下方。腹鰭後緣凹形、尾鰭歪形,上葉特別發達。

幼魚皮膚粗糙,成體皮膚出現不同程度的光滑面。體具5縱行骨板,背鰭前面有9-14塊,第一塊骨板不特別大,背鰭後有1-2塊;體側骨板31-40塊;腹側骨板10-12塊;臀鰭前後各有1-2塊大骨板。成熟魚額、頂骨在背中線上彼此緊接或相嵌,不留頜、頂骨間縫(或間孔)。脊柱結構上,有27枚左右完整的殼狀椎體;在兩枚基背片之間只有1枚間背片。尿殖管結構上,長江鱘的內輸卵管遊離部分較長,後端有小孔,雄體有細長的內輸卵管盲管。

體背部和側板以上爲灰黑色或灰褐色,側骨板至腹骨板之間爲乳白色,腹部黃白色或乳白色。

棲息環境: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現身洞庭湖 表明洞庭湖水生生物棲息環境有所改善 第3張

長江鱘棲息環境

長江鱘屬於淡水定居性魚類,略有集羣,是一種廣溫性魚類,生活適應水溫範圍1-32℃。天然環境中長江鱘喜歡在較暗的底層緩流水體中活動,經常棲息在8-10米的江河淺水區,底質爲沙質或磧灘,有較多的腐殖質和底棲生物。在岩礁、沙底、卵石區域遊動、覓食。冬季在有緩流的河道中越冬,立春後在江水回溫至12℃以上時開始溯水上游到長江的干支流攝食產卵。

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