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冬至的由來簡介 冬至的來歷故事簡短

資訊3.36W

導語:冬至節氣對於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來說,是二十四節氣中知名度最高的節氣了,每年的冬至都少不了一碗熱騰騰的餃子來提醒我們冬至節氣到了,即使我們忘記了時間,餃子館也會提醒我們的。但是這對於一個節氣來說還是太淺薄了,很多人連冬至的由來簡介都不瞭解,下面我們就通過冬至的來歷故事簡短來跟大家聊一聊關於冬至的那些事吧!

冬至的由來簡介 

冬至的由來簡介 冬至的來歷故事簡短

冬至的由來簡介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求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爲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爲“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的來歷故事簡短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人們認爲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關於冬至,有一種古老的說法。《易經·復·象辭》:“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漢代班固《白虎通義》,其《誅伐》篇說:“冬至所以休兵不舉事,閉關商旅不行何?此日陽氣微弱,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靜,不復行役,扶助微氣,成萬物也。”

《初學記》引《五經通義》:“冬至陽氣萌生,陰陽交精,始成萬物,氣微在下不可動泄。”

所以,古人眼中的冬至宜靜不宜動,這就是過節了。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飢唐、宋時期廠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人們認爲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爲“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爲“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的由來簡介 冬至的來歷故事簡短 第2張

冬至節氣的由來

 冬至的來歷故事簡短

關於冬至的來歷,還有一個與漢高祖劉邦有關的傳說。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民間傳說,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哈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很多地方還有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的習俗,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而在江南水鄉,有冬至惡人變疫鬼的傳說。江南水鄉民間傳說,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

後來人們發現,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至今,江南一些地方還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冬至的由來簡介 冬至的來歷故事簡短 第3張

冬至的傳說故事

冬至的傳說故事

故事講冬至節時門扉上的糯米圓:很久很久以前,兩個窮苦人討飯來到閩南小鎮,女兒要留在這裏做奴婢。

離別之際,父女倆討來糯米圓,父親對女兒說:“今日離別,就像糯米圓分成兩半,咱們就每人屍半把它吃下吧。待日後團圓時,再吃圓子。”

父親走了,這夭正是冬至。女兒盼望等着父親,又到冬至,她對家主說:

“大家都吃圓子,門神也該敬敬。”

說着,就搓了兩個又大又圓的糯米圓,粘在大門上。她想,父親不會忘記離別時的相約,若是看到門上的圓子,會來接她的。

花開花落,女兒每到冬至都要在大門上粘兩枚糯米圓。周圍的人們說,糯米圓象徵着團圓和吉利,也學着裝點自家的門。由近及遠,傳爲閩南、潮汕和臺灣的冬至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