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天氣常識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簡介 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

導語:2022年冬至時間是12月21日,農曆時間爲十一月十八。冬至雖然是一個節氣,不過其實更多的是把冬至當作節日來過,因此民間也有很多過冬至的習俗。在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大部分地區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羊肉湯。那麼,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呢?下面就和小編來一探究竟吧。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簡介 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簡介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爲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簡介 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 第2張

吃餃子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而且渾身發熱,頭上冒汗,於是稱讚冬至吃狗肉真好。狗肉性熱,冬天吃了確能暖身壯陽。從此在漢族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爲狗肉羊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在冬至至大寒的節令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補益身體,以求來年精神抖擻身強體壯。

在江南水鄉,則有冬至之夜吃赤豆粥的習俗。這也緣於古代傳說,南方的部族首領共工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因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所以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粥,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後來這種赤豆粥也稱爲“冬至粥”,其中除了赤豆以外,也加入紅棗、核桃肉等,補益身體。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簡介 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 第3張

冬至習俗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爲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爲“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爲“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