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谷

位置:首頁 > 世界之窗 > 資訊

臘八節原爲哪個宗教的節日 臘八節爲了紀念哪位高僧

資訊1.72W
臘八節原爲哪個宗教的節日 臘八節爲了紀念哪位高僧

導語:在我國到了每年的臘八節臘八粥是少不了的,而一些地方還有寺廟會在這一天結善緣,免費給百姓們贈送臘八粥。究其根源,其實這臘八粥和佛家可是很有淵源的,那麼臘八節原爲哪個宗教的節日就不用明說了吧。據說臘八和臘八粥的傳統就來自於佛教的一位頂級大師,臘八節爲了紀念哪位高僧呢?其實是和釋迦牟尼有關的。

臘八節原爲哪個宗教的節日 臘八節爲了紀念哪位高僧

釋迦牟尼

自先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竈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據《禮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夏代稱臘日爲“嘉平”,商代爲“清祀”,周代爲“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爲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爲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後來佛教傳入,爲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爲佛成道日。後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爲“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臘八粥的習俗

有關“臘八”舉行“大儺”祭祀活動的記載,漢代以後就很少見了。代之而起,流傳至今的習俗。則是臘月初八這天喝“臘八粥”。每逢臘八,全國很多地方的家家戶戶,都事先選米挑豆,剝果備糧,作爲煮粥的原料;臘八這天的五更前就將粥煮好,天不亮全家就圍坐在一起喝粥;親友鄰居之間還互相贈送;有的地方吃前不光先敬神、供祖,還給貓兒、狗兒嚐嚐;有的地方還有在山石和樹上抹點粥的習俗,抹時還叨唸着:“大樹小樹吃臘八,來年多結大疙瘩”,意思是祝願來年豐收。民間也有諺語說:“臘八粥,香又稠,吃了臘八就豐收。”

臘八粥的習俗

臘八粥的起源

吃臘八粥的習俗始於何時,衆說不一。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始於唐代,普及於宋代,盛行於明、清兩代。它起於何因,也是衆說紛紜,不過從民間傳說中也可見一些端倪。

民間流傳較廣的說法,是說喝臘八粥起源於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但此說也有矛盾。據說,古時候有個淨飯國,這個國的太子叫釋迦牟尼,他在二十九歲上出家修行。有一天他走到尼連河附近,又累又餓,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很同情他,便將身邊帶的雜糧加些野菜野裸,用泉水熬成乳糜的粥,喂他吃下,他才得以振起精神,靜坐在菩提樹下沉思,終於在農曆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後來,佛教徒們爲了紀念他,便把臘八這天稱爲“成道節”,每到這天就舉行誦經活動,還煮粥敬佛。由此積久成俗,人們每逢這天都喝臘八粥。

還有一種說法與此近似。據說,釋迦牟尼坐在菩提樹下修道時,正閉目養神,人們忽然見天降五色雨,佛祖面上頓放紅光,坐化圓寂。這天正是臘月初八。所以,佛教徒們從此每年臘月初八這天,都以五色米穀加些果品熬成粥,敬奉佛祖,稱之爲“七寶五味粥”,俗稱“臘八粥”;教徒們這天也都喝這種粥,表示對佛祖的懷念。在佛教的影響下,許多人也相信由此可以得福而喝起了臘八粥。這一習俗隨着佛教的傳開,在民間也越傳越廣,到了宋代,似。

乎已成定俗。如宋朝人吳自牧在《夢樑錄》一書中已有這樣記載:

每年臘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二‘·…”當時還有“今朝佛粥相饋增,更覺江村節物新”的詩句。

朱元璋與臘八粥

臘八粥

相傳,朱元璋幼時家境貧寒,只好給財主傭工放牛。朱元璋並非本分之徒,放牛的責任心不強,亂鬨亂趕,把牛腿給摔斷了。財主見他如此頑皮,又心痛牛,一怒之下就把朱元璋關了“禁閉”,不給他飯吃。朱元璋飢餓難捱,挖空心思找吃的,忽見一隻耗子從洞中跑出,他靈機一動:“耗子洞裏準有存食!”於是,把耗子洞挖開。不出他所料,耗子洞。裏果然吃的東西很多,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芋芳、紅棗,什麼都有。雖然每樣東西不算多,但加到一起倒也可觀。朱元璋如獲至寶,把這些食物一股腦兒煮了一鍋粥。}朱元璋已經好幾天沒吃上東西,這時只覺粥香撲鼻,吃起來味道更是甘美異常。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成天吃的是山珍海味,越吃越膩,總不順口。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了被財主關“禁閉”時吃的那鍋耗子食粥,頓時滿口生香,忙叫太監找齊他能記起的東西,叫御廚熬了一鍋粥。他一吃,果然清新可口,非常高興。皇上吃的東西,總得有個好名稱,不能叫“耗子食”呀。據說,這天正趕上是臘八,朱元璋就給這種雜七雜八湊的粥定了個名字,叫“臘八粥”。並且作爲珍品,分賜給王公大臣吃。從此,文武大臣仿着吃,老百姓也跟着學,越吃麪越廣,越吃越有經驗,製法更多,也更好吃了。